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烘托節日氣氛的除瞭微博新上線的“孤寡青蛙”表情包,還有深圳衛健委的“窩心”提醒。

可見,提到七夕,大傢總會認為這是一個跟愛情息息相關的日子,甚至被賦予“中國情人節”的別稱。但事實上,在近幾年來關於七夕的討論和爭議卻非常之多……

01

七夕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情人節嗎?

七夕節最初源自於中國古代的天象崇拜,人們通過星象觀測賦予瞭織女星想象。

織女星衍化為紡織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月七日是七姐的誕辰,古人便在這晚拜祭。

▲圖源網絡

從漢代到清代,七夕的核心並不是愛情,而是乞巧——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參與七夕活動的主角亦不是情侶,而是女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就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女生們在這一天,拿出自己做繡活的絕技,相互穿針引線,一比高下。

▲古裝劇《延禧攻略》中,女主角懸針乞巧,圖源網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表示,七夕不是情人節,而是女兒節。女性乞巧、乞美、乞子、乞夫,求賜姻緣隻是七夕節的一小部分。

後來,古人又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民間故事進一步延展。《詩經·小雅·大東》中“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的詩句是該傳說見諸典籍的最早文字記錄。

▲古人根據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為星星取名,圖源網絡

經過歷代文人“加工”,這一段傳說越漸豐滿。在明代青陽腔《織錦記》中,西漢大儒董仲舒甚至成為瞭董永的兒子。

而到瞭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古人對於星象的想象和一段關於農夫董永的傳聞整合成一段愛情故事,成為瞭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牛郎織女傳說。

▲圖源網絡

到瞭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現代,西方“情人節”以玫瑰花、巧克力、燭光晚餐等文化符號進入中國社會並受到熱捧。國內一些文化專傢開始在本土文化中尋找可以與之相抗衡的“中國情人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正式產生瞭“中國情人節”的具體含義。

▲圖源網絡

從古人對夜空星象的臆想到民間愛情故事,再到現代“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文化意涵一直處於變動之中。對於這種轉變,近年來網友和專傢的爭論一直不少。

早在2009年,網絡論壇中就有網友開出一個“七夕”主題辯論大賽的帖子。

正方網友認為:“牛郎織女也是愛情的象征,隻要有需求、有市場,人們又喜歡這種氛圍,就不要這麼較真,畢竟傳統也是人造出來的。”

而反方網友的代表觀點是:“應該抵制這種崇洋的情結,原本‘七夕’的內涵就不是情人節,因為商業利益而改變傳統文化,那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要慢慢變味瞭。”

▲圖源網絡

國傢非遺保護專傢烏丙安就竭力反對把“七夕”說成是“中國情人節”。他認為,七夕應該是牛郎織女和兒女見面、全傢團聚的節日,把七夕當成情人節是對七夕含義的窄化。

作傢馮驥才也認為,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而不是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不同人生階段中的兩種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圖源網絡

02

是文化傳承還是消費狂歡?

與此同時,七夕身上所帶有的傳統文化意義也備受爭議。

一方面,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具備功能性,並與傢庭息息相關。例如,春節是農歷新年的開始;清明祭拜先祖;端午紀念屈原,驅邪避毒,各村龍舟競技;中秋引導闔傢團圓,共同賞月。

這些節日雖然隨著年代變遷在習俗方面有所改變,但設立節日的本質並沒有發生劇烈動蕩。它們之所以能夠為現代人保留傳承,跟中國人對傢庭的認知斷不瞭聯系。

▲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與獨特的味覺體驗相關,即使傳統習慣遺失,大傢總不會忘記在春節吃年糕、過元宵時煮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食物無疑占據著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要角色。

▲圖源網絡

然而無論從哪一點來看,七夕似乎都像一個行將就木的節日。

在節日儀式上,七夕的各項傳統活動早已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加上舊時閨閣女兒的獨特活動空間和社交結構已經解體,七夕這個原本以女性為主體的節日,某種程度上失去瞭它原本的意義。

雪上加霜的是,七夕也沒有為我們留下特別的飲食傳統,很多人都不瞭解“巧果”是何物。

▲巧果,圖源網絡

所以,當七夕成為瞭“中國情人節”,就與元宵節、2.14“西方情人節”、3.14白色情人節、5.20“網絡情人節”、雙十一“光棍節”等各色情人節一樣,成為瞭被“買買買”擁抱的節日。

近年來,中國進入瞭電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電商造節的風氣盛行,七夕節自然也逃不過被“策劃”和“消費”的命運。

相比端午節賣粽子,中秋節賣月餅,七夕節正好位於一年之中,商傢大做文章,推銷品類覆蓋面廣。

1609f145776439719db33e7685ee328e

▲圖源網絡

同時,七夕也是遊戲公司最喜歡的日子之一。“夢幻西遊”、“王者榮耀”等手遊基本上每年都會推出七夕限時活動與皮膚。

去年,“王者榮耀”皮膚上線後就招來瞭一片罵聲,“巧娘娘不住在天上,她住在我們每個人心裡”之類的皮膚語音讓人摸不著頭腦,168元的售價也令不少人覺得遊戲公司是在以弘揚傳統之名,行攬財之實。

▲圖源水印

情人節泛濫成災,消費主義被商傢包上瞭節日糖衣,令大眾進一步感覺“審美疲勞”。

03

七夕傳說符合現代價值觀嗎?

除瞭對七夕意義的質疑,牛郎織女的故事也值得重新審視。

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牛郎受到會說話的老黃牛指點,偷看織女洗澡並偷偷拿走瞭她的衣服,織女發現衣服不見瞭隻能留下來,嫁給牛郎,並給他生瞭兩個孩子。

▲圖源網絡

如果仔細追究,牛郎的一系列行為放在今天不僅違背瞭公序良俗,還觸犯瞭多條法律——牛郎偷看織女洗澡,是偷窺他人隱私,觸犯治安管理條例;盜竊織女衣物涉嫌盜竊罪;牛郎挾仙衣要織女下嫁自己,並生下兩子,侵犯瞭織女的婚姻自主權……

故事放在今天,牛郎織女的關系非但不浪漫,牛郎還得遭到吃瓜群眾的道德批判,依法處置進牢房。

▲圖源網絡

在中國民間傳說裡,還有一個和牛郎織女邏輯相似的故事——田螺姑娘。一個農民發現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從田螺裡走出來,每天幫他洗衣做飯,於是他敲碎螺殼以阻止姑娘離開。故事的最後,田螺姑娘和農民過上瞭幸福生活,生瞭一個胖小子。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鄭土把這一類故事總結為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心理積淀而成的“仙妻情結”,指的是男性心底希望娶一位仙女或者仙女般美貌的女子為妻的願望。

087998153cb7086ca1b57fd60bc04ba5

▲圖源網絡

而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講師王均霞認為,這類仙妻故事講的根本不是仙妻本身,而是適婚男青年的生活——這些故事全部都是以青年男子及其行動軌跡為中心來講述的,仙妻從屬和依附於男主人公。而偷看和審視的主體都是青年男性,他審視或窺視的,正是未來的妻子。

類似的故事,在《唐宋傳奇》、《聊齋志異》等古代小說乃至戲劇中都很多,時下流行的網絡小說題材,傻小子得奇遇,逆襲迎娶白富美,甚至後宮集郵,所講的也不過是同一個套路,以滿足底層男性的意淫。

所以,在性別觀念進步的今天,民間傳說中的部分情節經不起推敲,對女性有失尊重的敘事更是難以說服大眾。

▲圖源網絡

令人更擔心的是,當民間傳說走入課堂,不當的情節是否會對兒童的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去年,有網友摘出2019年第一版五年級課本中《牛郎織女》的內容,教材沒有規避偷窺洗澡、偷衣服等有問題的細節,引發網友爭議,有傢長甚至表示“如今能夠理解王母娘娘棒打鴛鴦的做法瞭”。

▲圖源網絡

當我們傳承及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時,相較於原封不動地全盤照收,舍棄不符合現代社會價值的部分,是不是會更符合文化發展的規律和需求呢?

各位自己友,

你對“七夕節”有什麼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文獻:

《北大教授張頤武:七夕非情人節 是真正的女兒節》.中國新聞網.

《今天,我們如何看“牛郎偷窺織女洗澡”?》.紅星新聞.

《是愛情還是霸凌?牛郎織女仙妻故事的今日迷思》.界面文化.

往期精選

3e45f149ad356c72c5cfe5812b3393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