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齒目—奇蝦科(下)
7.化石發現
奇蝦雖然也叫“蝦”,實際上和我們現代的蝦子沒有任何親緣關系。奇蝦是5億多年前的大個子,長達兩米多,可能是塊頭太大瞭,保存下來的化石大多是碎片式的,要組合以後才能完全看出來。
科學傢在奇蝦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它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奇蝦的發現表明,當時海洋確實存在完整的食物鏈。新的研究發現,奇蝦的捕食肢能彎曲,腿能在海底行走,不過它的附肢沒有分化,節之間缺少關節。
奇蝦的食譜可能包括其他的食肉動物。它那麼大的身體,那麼大的嘴巴,還有那樣一對大的捕捉器官,可以捕食當時最大的活物,絕對不會隻吃處於食物鏈最低位置的生物,因它爪太粗,抓取微小食物反而不是那麼容易。
沒有人會認為,在當時的海洋中,奇蝦不是‘適者’。它可以稱得上是海洋中的‘巨無霸’,處在食物鏈的頂端,能夠輕而易舉地獵獲足夠的食物,卻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威脅它的生存。但是,就像在陸地上曾經占統治地位的恐龍一樣,奇蝦也早已絕滅瞭。
奇蝦身體兩側長有裂片裝的翼,外形形似現代的蝦子,兩根觸角上佈滿倒鉤,嘴部由甲殼構成;過去,古生物學傢普遍認為,奇蝦這些構造可以獵捕和大嚼三葉蟲,再合理不過瞭。
然而,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美國地質學會舉行年度研討會,會中展示瞭奇蝦的嘴部3D立體模型,顯示這隻大傢想象中的古代食肉動物,其實很可能隻吃軟糊狀的食物。
研究表明,奇蝦主要吃軟的東西,像是泥裡的蟲類、水中漂浮的軟質微生物等。
奇蝦最初在加拿大發現,當時隻發現一隻前爪的化石,被誤認為是蝦的尾巴。科學傢還想象瞭一個蝦頭,由於它不是蝦,所以命名為奇蝦。1994年,中國科學傢在帽天山發現完整的奇蝦化石,糾正瞭從前的錯誤,所謂的“尾巴”其實是它的爪子。
最完整的奇蝦化石出現在帽天山的頁巖中。
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築公路,推土機推出瞭一個巨大的斷面,給瞭奇蝦化石被發現的機會。第一塊標本在發現之初隻有前附肢的末端露瞭出來。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桂琴在野外當場就修理起來。當完整的一對前附肢和頭部顯露之際,她不禁興奮得大喊起來。
第一塊奇蝦標本的現形,又引出瞭第三塊完整奇蝦的問世。其實,這‘第三塊’奇蝦化石早在1990年就已被南古所的朱茂炎采集回來,但當初它怪異的形體讓人迷惑,因而被冷落在辦公室的托盤中將近2年。隨著標本的修復,一個完整的兇猛的獵食者形象出現在人們眼前。
ec746a4a8a6a10ae660a42d0318e50df
8.寒武紀動物界的霸主
在寒武紀,有種比其他動物要大若千倍的動物,那就是“奇蝦”。1886年,加拿大地質研究所的理查德·麥康內爾在佈爾吉斯巖層附近發現瞭一塊動物口前觸手的化石。根據這塊化石,他認為是某種蝦類的化石。於是便按照“奇怪的蝦”的意思,用希臘語將其取名為“奇蝦”。
從那以後,沃考特等人分別發現瞭奇蝦口部、部分軀體的化石,卻分別誤以為是水母、海參類的化石。直到1981年惠廷頓博士等人發現瞭奇蝦全部身體各部分的化石才終於復原出我們現今所見的奇蝦形狀。
現在已經清楚,奇蝦具有尖利的口器,屬於掠食者.以捕食其他動物為生。在寒武紀其他動物僅有幾厘米到十幾厘米(某些海綿除外)大小的情況下,體長60-200多厘米的奇蝦顯得異常巨大,是位於寒武紀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的霸主。可以說。奇蝦是當時地球所有動物的主宰。
最早發現奇蝦的是中國雲南的澄江動物群,距今5.3億年左右,澄江動物群裡,奇蝦是當時食物鏈的頂端捕食者。科學傢們推測,5.3億年前最大的奇蝦可長達兩米多,而當時其它的大多數動物平均隻有幾毫米至幾厘米,它塊頭太大,在當時,它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
黃迪穎采集的奇蝦化石,比澄江動物群生活的時代晚幾百萬年,生活在距今5.2億年左右。他們把化石放到顯微鏡下,細細研究,發現瞭兩個新品種的奇蝦。為什麼說是新品種呢?黃迪穎說,新品種的奇蝦,爪子上的節數更多,彈性更好;同時爪節上的倒刺也有所不同。
全世界一共發現瞭10多個種類的奇蝦,相信隨著科學傢們的進一步研究,會發現更多的奇蝦類型。
9.滅絕之謎
在4.4億多年前,奇蝦神秘地滅絕瞭。究竟它是因為什麼永遠從地球上消失的?
可能因喪失物種優勢被餓死和恐龍一樣,奇蝦也沒有逃脫滅絕的命運。黃迪穎說,目前發現最晚的奇蝦,是在4.4億多年前,種族存世時間不足一億年。奇蝦是怎麼滅絕的?黃迪穎說,這還是個謎。不過他猜測,“後來海洋生物的塊頭也越來越大,一些甚至比奇蝦還大。奇蝦的這一優勢沒有瞭,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滿足它的生存需要,可能被餓死瞭。”
消失原因:
①新物種將奇蝦淘汰。
②環境的惡化使奇蝦的生存受到威脅。
③外來物種的侵入,使奇蝦的食物來源減少。
④智力低下,無法適應生存環境。
⑤進化為其他節肢動物。
57289ad0ca11b7de85ad442b914adb1f
10.未解之謎
五億三千萬年前,澄江是一片碧藍的大海,大海裡住著許多動物的祖先。但由於地質運動,海洋生物死後,經過幾億年的埋藏變成瞭化石。帽天山動物化石屬於雲南東部早寒武紀的動物群,它以軟體動物化石的罕見保存為特色,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化石寶庫。
自候先光先生1984年在澄江帽天山首次發現以來,已識別動物化石共120餘種,分屬於海綿動物、腔腸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等10多個動物門類以及一些分類位置不明的奇異類群。澄江動物化石群充分顯示出寒武紀早期生物的多樣性,再現瞭五億多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實面貌。
其中微網蟲又稱九眼蟲,是因為它有九對眼睛而得名。帽天山蟲屬於半索動物。水母是透明的刺胞動物。尤其是脊索動物雲南蟲的發現對研究脊索動物具有重要意義。被稱為水中“霸王”的奇蝦,奇蝦形態特征和常見的蝦身體非常相似,但似乎缺少瞭一個頭,顯得稀奇古怪,因而稱它為奇蝦。直到1979年英國生物學傢,在希爾古斯頁巖標本中找到瞭一塊較為完整的化石,才發現“奇蝦”。原來是一個具有圓環形口器的、巨大的頭前附肢動物,才解開瞭一個世紀的“謎團”。奇蝦是五億多年前海洋中最龐大、最兇猛的巨型食肉類動物,它號稱海中的“巨無霸”。最大的奇蝦體長可達2米以上,而當時海洋中其它各類動物的個體隻有幾毫米到幾厘米。奇蝦的頭前有一對多節的、帶剌的,用於捕捉食物的強大前附肢,頭的前上方有一對帶柄的巨眼;頭下方中央有一個由32個外唇極組成的圓形環形口器,口的最大直徑可達25厘米,可吞食各種巨型動物,對具有外甲保護動物也構成瞭嚴重威脅。
奇蝦身體呈流線型,背腹扁平,身體分節但沒有背甲,身體兩側有十一對寬大的、有脈絡支撐結構的槳狀葉,尾扇區由三對片狀的尾葉組成,並從尾端的背部中央向後伸出一對細長的尾剌。奇蝦特殊的身體構造,決定瞭它善於遊泳,強於捕食的本領,它在寒武紀海洋中是所向無敵的一個大傢族。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