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結構
7.偏見
7.1.什麼是偏見?
7.2.偏見的認知成分:刻板印象
7.2.1.刻板印象、性別歧視和性別
7.3.偏見的情感成分:直覺和仇恨
7.4.偏見的行為成分:歧視
7.4.1.種族歧視
7.4.2.性別歧視
7.5.對無意識偏見的識別
7.5.1.對內隱偏見的測量
7.5.2.內隱偏見與行為
7.6.偏見的原因
7.6.1.經濟與政治競爭
7.6.2.替代性攻擊:替罪羊理論
7.6.3.自我形象和地位的維持
7.6.4.從眾導致的偏見
7.7.刻板印象與歸因
7.7.1.歸因模糊性
7.7.2.自證預言
7.7.3.刻板印象的威脅
7.7.4.指責受害者
7.8.通過接觸和熟悉減少偏見
7.8.1.接觸假說
7.9.通過合作和互相依存減少偏見
7.9.1.拼圖課堂的開發
7.9.2.拼圖方法發生作用的原因
7.10.多樣性的挑戰
1.什麼是偏見?
阿倫森將偏見看作一種態度,一種對於某個可區分群體的所有成員的消極態度。
下面這些都算是偏見的例子:
1.張三對女性有偏見,他認為女性不理智,貪財,膽小。於是,當他見到女性時,往往會露出鄙夷的表情。張三同時是一位公司的管理者,他在面試時,一般會拒絕所有女性面試者,除非對方特別優秀,或者願意接受較低的工資。
2.李四對於高學歷者,尤其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有偏見。她認為博士都是書呆子,性格靦腆,不懂變通。李四是公務員,閑暇時間喜歡上網,在各種社交網絡裡發帖、回帖。這些帖子的內容大多都是在談博士的愚昧之處。
3.王五對於農村人有偏見。他認為農村人都是沒有文化、沒有素質、不講衛生、不懂禮貌的人。他會盡量避免和農村人接觸,同時也叮囑自己正在讀小學的女兒,不要和來自農村的同學交朋友。
4.趙六對於外國人有偏見。她認為外國人可以分兩種,一種是來搶中國人的工作崗位的,另一種是人傻錢多來中國消費的。對於前者,她是相當仇恨,逮著機會就要罵一頓。趙六經營著一傢旅行社,對於後者,她當面是很歡迎的,但實際上卻很鄙視,而且也要多收費。
不難發現,態度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模式,它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這三個層面。
在認知層面,偏見基於種種刻板印象。
在情感層面,偏見基於直覺和仇恨。
在行為層面,偏見往往會導致各種不合理的差別對待,也就是歧視行為。
刻板印象,相當於給一個群體貼上瞭一個標簽。這個標簽可以是褒義的,也可以是貶義的,但它一定是“死板”的,穩定的,不容易變化的。
比如,我們給“科學傢”貼上這樣的標簽:聰明,理性,淡泊名利。
我們給“文科生”貼上這樣的標簽:敏感細膩,不懂科學。
我們給“老人”貼上這樣的標簽:固執,易受騙。
我們給“男同性戀”貼上這樣的標簽:穿著時尚,能成為女性的好閨蜜,擅長鑒賞服裝與化妝品搭配。
我們給“男人”貼上這樣的標簽:勇敢,強大,有責任保護女人。
嚴格來說,刻板印象不一定會帶來偏見,因為刻板印象可能是準確的,還可能是褒義、積極的,而偏見則是指一種消極的態度。但我們主要更關註那些偏向於貶義的刻板印象。
當我們有瞭一些消極的刻板印象之後,確認偏誤就開始起作用瞭。此時,更多的證據並不能讓我們改變偏見,反而會加深偏見,如下:
X先生敵視猶太人,而一旦有瞭這樣的偏見之後,X先生便不會再理性思考瞭。他會運用直覺,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的偏見合理化。
偏見除瞭停留在口頭上,還會表現在行為上,也就是歧視。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種族歧視相當少見。但基於性別、年齡、籍貫、學歷的歧視卻和其他地區一樣常見。如開頭提到的張三,他對於男性和女性應聘者就有不合理的差別對待。
2.人們為什麼會產生偏見?
阿倫森提到瞭四種產生偏見的原因:
7.6.1.經濟與政治競爭
當兩個群體之間有利益沖突,彼此在競爭某種稀缺資源時,就有可能對對方產生偏見。偏見能強化“我們—他們”這種部落式思維方式。用咱們熟悉的話來講,對外群體的偏見,有利於強化內群體的凝聚力,提高“集體榮譽感”。
7.6.2.替代性攻擊:替罪羊理論
上一章,我們瞭解瞭挫折—攻擊理論。某種形式的挫折是產生攻擊行為的必要條件。既然偏見中包含仇恨和歧視,包含攻擊性行為,那麼產生偏見的人,有可能遇到瞭某種挫折。而那個偏見的受害者,正是替罪羊。猶太人、中國移民、黑人,都曾被當作某種挫折的替罪羊。
7.6.3.自我形象和地位的維持
如果“他們”是優秀的,那相比之下,“我們”就不夠優秀瞭。既然“我們”是勤勞、善良、聰明、正直的群體,那麼別的群體一定就必須是懶惰、邪惡、愚蠢的。為瞭維持自我形象,為瞭合理化某一群體遭到的敵意和歧視,我們必須認為那個群體是糟糕的。
7.6.4.從眾導致的偏見
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從周圍人那裡聽說來的。偏見也很可能如此。當周圍人都對某個群體有偏見,你為瞭融入周圍人當中,自然也要保持對那個群體的偏見。哪怕,你從未與那個群體的成員接觸過。
3.偏見會帶來什麼不好的結果?
偏見會導致歧視,歧視就是人們被不合理地差別對待瞭。正所謂,人做傢中坐,鍋從天上來。僅僅因為身為女性,在職場中就可能被歧視。僅僅因為普通話說不標準,就可能被歧視。僅僅因為身高不夠高,就可能被歧視。
但我認為,偏見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它會帶來更多的偏見,會激發群體之間的沖突,會讓人無法認清現實。
偏見就像是種子,它們長成偏見之樹之後,還會結出更多偏見的種子。
有些偏見種子,因為沒有好的土壤,所以無法生根發芽。
但是,隻要種子的數量足夠多,總是能找到好土壤的。這就像電信詐騙,隻要發的詐騙短信足夠多,總能找到會上當受騙的笨蛋。
也許,在部落沖突的時代,偏見能幫助我們戰勝其他部落。
但現在已經不再是部落沖突的時代,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工業時代,甚至信息時代,沒有什麼部落需要去戰勝。
需要戰勝的,隻是人類腦中的“部落思維”。
4.如何減少人們對彼此的偏見?
阿倫森先介紹瞭最常見的方案,那就是接觸和熟悉。
以張三對女性的偏見為例。張三可能是接觸的女性太少瞭,對女性不夠熟悉。一旦張三接觸並熟悉瞭更多的女性後,也許就不會對女性有某種刻板印象,進而不會有敵視和歧視瞭。
這種想法很美好,有時候也能起作用,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作用甚微。
正如我們在X先生那裡看到的,即便張三大量接觸女性,那他也可能選擇性地註意、記住那些能支持他的“女性不理智,貪財,膽小假說”的證據。他可能會完全無視那些理智、不貪財、勇敢的女性。
大多數偏見並不是由於不熟悉導致,而是由於隻熟悉一小部分導致。
張三隻看到瞭不理智,貪財,膽小的女性,看不到其他類型的女性。
所以,阿倫森介紹瞭他認為更好的方案,稱之為合作和相互依存。他介紹瞭拼圖課堂的案例。讓我給大傢介紹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中譯名叫“光輝歲月”,英文名是Remember the Titans。電影講的是一個黑人橄欖球教練,在一個種族歧視還很嚴重的時代,帶領中學橄欖球隊贏得勝利的故事。
故事本身很簡單。但不簡單的是,這個橄欖球隊裡,既有黑人,也有白人。本來雙方都是看不起對方的。但到瞭後來,球隊裡的不同膚色的人都成瞭好朋友。
在電影中,破解種族歧視和偏見的原理就是合作和相互依存。
當你和某個群體的成員,有瞭緊密的合作關系。你們不再有利益沖突,你也不需要通過貶低對方來維持自己的自我形象,那你也沒有理由保持偏見瞭。
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6,雖然是1999年的老電影,但還是推薦大傢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