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溫中以蓽拔

《神農本草經》提到,藥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這是中藥的四氣五味學說,四氣又叫做四性,就是我們所說的《藥性賦》的藥性。

岐伯曰: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

王叔和說,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

這是說,你身體一派火象,就像森林起火一樣,若還用桂枝湯去溫通,添油助火,這樣醫生就成瞭劊子手,加速瞭疾病的發展。如果病人一派陰寒,身體都快沒陽氣瞭,你還用承氣湯之類的通腑泄熱,這樣大寒大涼一上去,病人那賴以生存的微末陽氣,都會被泄掉,這樣身體就危險瞭。

中醫中藥,最根本就在辯證認證這裡,認錯瞭人參可以殺人,認對瞭大黃可以救命。

若說寒性藥是以酸苦湧泄為陰,主要以降本流末而講的話,那麼熱性藥溫性藥,主要方向就是辛甘發散為陽,升舉清陽為主要方向。這樣一升一降,若把寒涼藥看成是甘露灑須彌,那溫熱藥就是白雲朝頂上。若寒涼藥是在幫身體降雨而達到幫身體降溫的效果,那溫熱藥就是幫身體出太陽,使地氣上為雲,使蒸發津液溫暖周身的效果。寒涼藥是秋冬,治春夏之病;溫熱藥是春夏,治秋冬之病。如果你把寒涼溫熱,藥中四性,放在一個太極圖裡,它們就各占一半陰陽魚。整個太極能升能降,從此回旋起來。對人體而言,氣機撥通,百病消除。

蓽拔溫中散寒,下氣止痛。

蓽拔是胡椒科的植物,主要產於廣東這些偏熱帶的地方,菲律賓,越南,印尼也有。這些熱帶地方的名藥,如:砂仁、沉香、胡椒等,大都具有獨特的溫中散寒行氣之功。你把它們研成粉末,拿到鼻子一聞,都能開竅醒神,嘗到肚子裡就能溫中散寒。原來,這些熱帶地區,濕邪都比較重,濕邪重的地方,陽光又足,這樣的環境,練就瞭藥草具有溫陽之性,又能夠除濕散寒。

《本草辨讀》中提到,蓽拔大辛大熱,味同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鬱結,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吞酸等癥,屬於陽明濕火者,皆可以此治之。

有個高壽老人,他經常要吃蓽拔。原來,這老人傢常年胃痛,不思飲食,嚴重疼痛時打吊瓶都不能緩解。大傢想想,一般打吊瓶是以消炎的寒水去治療熱癥。如果你的胃炎屬於寒性的,而你用消炎的涼藥去對治,就犯瞭虛虛實實之戒,會加重病情,胃會因為受寒而拘攣扭曲疼痛得更厲害。後來這老爺子不知從哪裡得來一個小招,用蓽拔嫩苗拌粥喝,越喝越舒服。甚至喝到最後,每隔幾天都離不開蓽拔。最後,單純靠蓽拔治好瞭他的老胃寒。而他周圍一些寒胃的朋友,胃中泛清水冷痛的,照他的辦法服食也有效果。

蓽拔是治療胃寒冷痛,脾胃難以腐熟水谷的要藥。這蓽拔就像直接給你脾胃這個鍋鼎下面添一把火,使氣血得溫則行,經脈遇陽火得通。這樣通則不痛,消化道冷痛之癥頓消。

老年人脾胃陽氣的保養非常重要。

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這個鍋中鼎爐要時刻有陽氣,食物才腐化得徹底。所以中醫治療氣虛貧血,都是從脾胃下手。溫鎮脾陽,通降胃氣,使脾胃如同一個暖爐,水谷在此皆可腐熟,那麼身自強,體自壯。所以保養脾胃陽氣,是養生的關鍵。

勿以脾胃暖冷物,熟生物。

有個小孩,經常感冒,舌頭淡苔白,還經常流口水。媽媽問怎麼辦?

我們跟她說,孩子一派寒涼傷中之象,你是不是經常給他吃水果呢?媽媽說是呀,水果有維生素,孩子生長發育都缺啊!我們告訴她,孩子缺的是陽氣,而不是維生素。水果是生冷之物,對於陽火足的人來說,吃瞭消耗點陽氣沒所謂。而小孩像嫩芽尖,像少陽一樣,本身陽氣就不足,你再每天給他加一個水果,等於你每天吃五個水果。你自己看看,一下子吃五個水果,肚子涼不涼,舌苔白不白,口中泛不泛清水啊?你如果不懂得寒溫,片面地追求營養學,那開口動手就錯。長期吃寒涼之物,等於長期在給自己脾胃這口鍋裡澆水滅火,導致脾胃虛寒,發育不好,容易感冒。之後,這媽就不給孩子吃生冷瓜果瞭。真奇怪,兩個月後,娃氣色更紅潤瞭,少感冒瞭,口中也不泛清水瞭,胃口也好瞭。

脾主四肢,四季脾旺不受邪。

如果我們遇到體弱常外感的孩子,首先就要問問有沒有喂養不當,會不會經常傷到脾胃。

保護好中焦脾胃,使脾胃保持溫暖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張仲景在用桂枝湯時,一定告誡病人要忌生冷,而且忌生冷是排在首位的!

如果病人因為生冷傷瞭腸胃,導致嘔吐胃痛,拉稀瀉痢怎麼辦?單味蓽拔都管用!

在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因為吃瞭生冷之物,導致虛寒腹瀉久不愈,請瞭好多名醫,發現效果都不理想。後來有人獻上一方:用黃牛奶煎蓽拔。結果唐太宗一吃後,肚子就舒服,拉稀就停止瞭。後來發現,蓽拔用在畜冷腹瀉的病人身上,用之必效。

還有人把蓽拔做成調料。古人說,蓽拔能殺腥氣。一些腥臭的肉,用蓽拔下去烹調,可以除掉腥味,並且幫助消化,防止飽食傷中。因為蓽拔本身既能消化宿食,也能下氣除脹。

有個蘇合香丸,是專治寒閉心脈的良方,裡頭就有蓽拔。因蓽拔善於治臟腑虛冷,能療心腹冷痛,加之它又是寒凝泄瀉的神藥,所以一定要記牢!

蓽拔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有一股特殊的香氣,味辛辣濃鬱,能夠溫中散寒止痛。所以一切風寒之癥,皆可投之。但大傢要把握住病人是一派寒象,火力不足。這筆吧就是給身體添柴火之物。所以唐宋後人們都喜歡把這味可以做成香料的中藥,拿來食療治病,通過煮粥來養胃,治療老寒胃。

《食療心鑒》中有個治療心腹冷痛的食療方,治心腹冷氣刺痛,腹脹不能下食,蓽拔粥方。用蓽拔、花椒、桂心各一分為末。然後等粥煮好後,再把這些藥粉子拌在裡頭服用。古人稱蓽拔粥治冷氣,心腹痛隨之去。

《本草綱目》中海記載,蓽拔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散浮熱。鼻淵,俗稱:腦漏,鼻孔中常流黃色腥臭濁涕,久則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甚或頭目眩暈。為什麼頭、鼻、牙有浮熱都用它?如果真是濕熱,應該從下撤。而浮熱卻相反,浮熱應該火鬱發之從外越。對於這種外熱內寒,或上熱下寒的病人,應該溫裡達表,把身體陽氣從裡到外暖起來,所以這陽明經所過的,前額、頭部、鼻子,還有牙齦肉,這些地方的鬱熱都可以一溫而散,因為蓽拔善入陽明胃經,善於溫中。

為什麼中焦虛寒的人容易被風寒風熱所擾?因為他的正氣沒有起來。所以用蓽拔去治療頭風疼痛牙蟲牙痛,或者閉塞不通,都取它溫中散冷,助陽外出的功效。

古代有個醫傢說,凡陽光到不瞭的地方就容易長病。中醫治頭痛鼻淵牙痛這些反復持久的病,是去制造陽光,而不是去關註陰影,關註病菌。暴病屬實,久病屬虛。特別是一些疑難反復性長久的病痛,正屬虛冷者,就可以用蓽拔。《黃帝內經》上說,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腸胃陽火足,九竅才會氣化。如同鍋底火力充沛,鍋蓋上才會出現熱氣騰騰的蒸氣。

人的身體,有一分陽氣就有一分性命,有一分寒氣就有一分疾病。身體哪個地方隻要不處於陽化氣狀態,就容易被陰寒堵塞,就像鼻子陽氣不足,管道就被黏液閉住,然後就發炎。從表象看,應該去治發炎。但從實質看,應該去制造陽氣,去擴張鼻孔,然後使氣機流通,炎癥自除。你想想,如果你的脾胃傷於生冷,導致陽氣不足,就像鍋底柴火不足,那麼水都加不熱,又憑什麼讓熱氣從鍋蓋縫裡透出來呢?所以很多鼻不通氣,進而就是鼻炎,鼻子一堵塞,頭痛又來瞭。這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都是連帶的。鍋下要保持火力足,那麼頭面七竅就非常玲瓏通透,管道擴張不受阻,氣機出入無滯塞,局部的繁衍細菌病毒,產生炎癥積熱都不可能瞭。李時珍稱這局部淤塞胃陽明經浮熱,它是局部的鬱熱堵塞,而對整體來說是陽主氣化不足。若管道一被擴張開,鬱熱一對流,自然就走瞭。可見陽氣不夠才是疾病的實質,浮熱隻是標而已。

因此,不要見熱就用涼藥。若病人脈細小,乃是管道狹小引起的堵塞之熱,你把堵塞打開,讓陽氣擴充,就如同你把道路拓寬,那麼大傢來往車輛就不會顯得那麼擁擠煩熱瞭。這就是為何那些經常運動的人不容易上火,因為他身體管道變大暢通,熱氣一下子就被帶走瞭。相反那些常坐辦公室的白領,吹著空調還經常上火,越吃涼藥水果,上火得就越厲害。為什麼?因為他們管道越來越狹小,脈搏越來越沉細。這樣你身體細胞血脈在對流過程中經常摩擦撞車,怎麼能不煩熱呢?

前兩天有個上火眼睛痛牙痛的病人。我們一摸他脈,脈細小,中焦瘀滯,就給她開瞭半夏瀉心湯。她一看用幹薑,嚇得都不敢吃這處方,說:大夫啊,我這是上火啊!平時薑碰都不敢碰,你還給我開這麼多,我不敢喝啊!我們跟她說,你的脈絡細得像線一樣,這哪是上火啊,完全是身體氣機不對流,管道堵塞。就像鄉村小道,你多開幾輛車過來,就堵在那裡,大傢煩熱較勁在那裡都沒有用。表現出來的上火煩躁隻是標,真正道路不通暢,血脈不變粗才是本。你現在腳都是涼的,有什麼熱呢?是身體陰實擋道,寒熱不對流而已。

南方都是以清涼藥為主,當地的老百姓都知道經常煲涼茶來退火。但涼茶退火對於脈實大的是好事,若對於脈虛弱無勁的,那反而會傷瞭身子。這次給她一反常態,用溫中之品,降氣之藥,想不到她三付藥吃完,頭痛就消,眼目赤也退瞭。

中醫憑脈辯證乃是精髓。不要被表面的疾病虛象所迷惑,一定要看到裡面經脈氣血升降的本質。不然的話,你看到一派頭痛目赤,這種浮熱之象,哪敢用溫藥啊!殊不知一溫中下氣,管道一打開,浮熱就降下來。

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都是少年人。

有個一歲半的小孩著涼瞭,體溫37度,有點流鼻水,咳嗽,舌苔白,有什麼好辦法嗎?我給他推拿,按摩大椎穴和足三裡對嗎?

小兒外感風寒,可以用解表之法,其在表者,汗而發之。薑棗茶有效,蔥薑湯亦有效,甚至蘇葉水都管用。若娃子不方便喝藥,你用這些湯液來泡腳,也能微微出汗,寒從汗解,風從表出。小孩子不用擔心他能不能吃中藥,之藥辯證對位,小孩子細皮嫩肉,你用泡腳他照樣能吸收,而且藥物劑量放大點都不怕,本身泡腳就是一種解表散寒之法。小兒推拿保健方面的書,可以看李德修的。

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如泡影。

問:胃息肉如何去除?

胃息肉,治息肉為輔,治胃為主。

治胃中息肉,要把息肉看成是濁陰。跟胃相關的,一個是脾,一個是心,一個是腸道。

心是加強胃動力的,腸道是幫助胃排濁的。升清降濁,強臟通腑,才是治療疑難雜病的大出路。

心為火,火主動;胃為土,胃蠕動排濁功能減退,必然跟心臟心火有關。當心火不能暖胃,當心陽不能普照大地,那麼胃部腐熟水谷排泄瘀濁功能就會減退。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這個圈子轉不好,那麼濁陰疙瘩就容易卡在那裡,就像卡輪子一樣,動不瞭。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各種包塊積聚。最後,腸道是排濁的總通道,下水道。因此,長期腸道瘀滯,必定會使胃降濁功能減退。

所以胃部息肉的問題,要想到它為什麼長息肉?

原來是胃動力不足瞭。

為什麼胃動力不足?

可能和心主血脈脾主運化功能減退分不開。

為什麼會停留息肉這種濁陰?

可能跟腸道去路不暢相關。

這樣一個胃息肉,你要看到來源和去路,來源是五臟動能減少,去路是六腑排濁功能減退。然後你再把握這個思路,具體人具體分析,何臟不足則補益之,何腑不通則暢達之,那麼氣血對流,推陳出新,局部的瘀滯就呆不下去瞭。

有個老爺子,10年前就自感右腿灼熱,開始是膝蓋以下有這種感覺,後來臀部以下都有灼熱感,惡寒喜暖,且舌苔厚白,消化不好,大便不通暢,陰囊潮濕。他年輕時勞動經常扭傷腰。腿部問題,西醫診斷胃腰椎間盤膨出壓迫神經導致。該如何調理?

你想想,為什麼吃飽脹後,陽明胃經通降不好,胃中就會泛酸爍熱燒心?所以中醫看到這個現象,就可以得出陽明通降下達的結論。陽明通降功能不好的人,就像喝水流動變緩瞭,下遊容易沖擊成平原,同樣,人體肚腹周圍就容易長贅肉。這些贅肉看起來與身體無關,其實同疾病卻息息相關。特別是長期排空不好的腸道,很多濕濁留在下焦會加重腰腳的負擔。你看為什麼有些懷孕的婦人,在懷孕期間經常腰酸,孩子生下來後,這腰就松快瞭,很容易恢復?所以後腰的問題,一定要思考到前面的腸腑。腸腑不降,腰背的清陽就不升,這叫前後相隨,升降相因。前面腸腑濁陰降不下去,身體就容易煩熱爍熱,心容易急,容易煩,後面的清陽從腰背升不上來,身體就容易怕涼怕冷,容易傷風傷寒。所以我們隻要碰到腸胃有瘀滯,二便不通暢的,不管他什麼腰椎壓迫,或者腿腳寒熱,或者頭暈腦脹,先通降陽明再說。陽明是身體最大的降機,陽明胃腸一降,周身濁陰莫敢不降。所以陽明這個大管子,如果氣機不通達,那麼你各路經絡小管子神經的氣血,自然就紊亂不暢。古人說,氣亂則礙血流動,血瘀則阻氣通行,氣亂血瘀,寒熱乃作。所以既怕冷又怕熱,是陰陽相爭,氣血逆亂的表現。中醫不是去治腰部壓迫,而是去松通臟腑,對流氣血,這樣身體陳舊堵塞去,則新鮮氣血生,濁陰積滯降,則腸道百脈清。針對這點,一,要少葷多素;二,要少油少鹽;三,要少思寡慮;四,要少熬夜生氣;五,少看電視少言語。當很多消耗氣血的途徑,被你慢慢關閉減少時,身體精血就會慢慢充滿起來。然後再稍微運動運動,加上藥物,順水推舟,把濁陰一鼓作氣推出去,身體就會越來越輕松,狀態就會越來越好。治病一定是醫患合力,往一處使力,一定是養生與湯藥並進。任何單方面的用力,都很達到道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