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自:http://mp.weixin.qq.com/s/m6-LGfH4RWEfTK79N5L-LA

周末,二刷《和平戰士》,這部電影的原型來自小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是一部靈性電影,講的是修行的故事,男主(丹•米爾曼,以下簡稱"丹")在導師蘇格拉底的指引下,領悟生活的真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一切,摒除雜念,心無旁騖,真正做到專註當下、感受當下,最終收獲人生成功和幸福,成為瞭一個“和平”戰士。

“你練習的隻是體操,而我練習的是一切。”吃飯時,丹吃得很快,似乎隻是為瞭完成吃飯的任務。蘇格拉底說:"慢點吃,這樣你才能體會到精髓。"丹不屑的笑瞭笑。於他而言,隻有體操,值得細細品味,隻有金牌,才是勝利者最終的快樂。蘇格拉底引出瞭第一句發人省醒的話:“你練習的隻是體操,而我練習的是一切。”

對於吃飯這個片段我有很深的共鳴,仿佛我身邊也出現過智慧的蘇格拉底。想那時,我多麼沉迷於學習,真正察覺到心無旁騖、用心專註的快感。啃面包時那個類似的比方言猶在耳:“盡管隻是吃在你嘴裡的一塊面包,但你沉下心來細細回味事物過程的時候,你會發現每樣東西都不簡單,它從哪裡來?你能否想象到農民伯伯春天辛勤播種;無數個陽光雨露天,小麥茁壯成長;烈日當頭汗如雨滴之際,有人澆灌有人收割;最後,有人送去磨麥、有人包裝、有人銷售、最終呈現為我們的盤中之物。當你靜下心來細細體會,感受每個環節人們為之付出的努力、感受每個環節人們為他註入的價值、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粒粒皆辛苦。”

的確,突然發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體會過飯的味道瞭。所以,常常感受不到飯的價值,體會不到每一道菜中的營養,也不知道食品為健康帶來的意義。唯有靜下心來感知思考,細細品味,吃飯才恢復它原有的快樂,也能進入心流的狀態,也能感受到生命在此時此刻的快樂。不知不覺卻也激發瞭興趣,去思考食物中的健康和營養,捧起一本書,原來食物中的組織結構也如此神奇。漸漸的,不挑食,也愛上瞭原本一向不碰的食物,原本索然無味的食物因為腦中飄蕩的各種營養素成分,竟然變得可愛起來。不得不說,當思維結構發生變化,行為和態度也隨之而改變。而這一切大概都源於專註當下的過程,當我們刻意練習存在於此時此刻,心境會愈發沉靜,因而也有瞭好奇心和探索欲,一切變得有滋有味。

當我們在一切中沉靜下來,也會獲得更高層次的思維突破。剛工作那會,特別浮躁。一方面是遁入社會被環境所籠罩的焦慮感;另一方面是重復機械的勞動導致的厭倦。後來我看到瞭一本書:“每個人對重復工作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擁有不同知識架構的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理解,你有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就決定瞭你在何種程度上重復一件事。”這和我最近工作的經歷極其相似,一開始我負責給公司蓋章,幾百個公章,來來往往的人,一天都消耗在瑣碎的事務上,我的內心焦慮而又煩躁。再後來我沉下心,開始優化蓋章的流程,從蓋章前、中、後做優化,擬定蓋章的規范,大大減少蓋章所消耗的時間,看著印章室井然有序,心中不由得有些許的成就感;再到後來,我會有意識的和人聊天,去聊蓋章的文件,逐漸明白瞭一些零碎的知識,也透過一些細微的變化瞭解公司的改變;再後來,去記憶前來蓋章的人的名字,嘗試建立鏈接,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再後來,有意識的添加聯系方式,構建自己的人際系統等等等等。我發現雖然是蓋章,但是通過這件事,可以不斷的有新的突破,重復的事情也有許多待發現的價值,如果等到他的價值用盡之時,剩下的就是盡可能的優化整個流程以減少它對你的時間消耗。這一切的轉變都是沉靜的心所帶來的突破和改變,心不平靜,就無法專註,就喪失瞭一切可以挖掘的意義和價值。

“一切”是否值得練習?那些看似不尋常的事是否也值得耗費心力?《和平戰士》中有一句話做出瞭回答:“凡事都有意義、是否要追求它的意義、由你決定。”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沒有意義,而是內心掩蓋瞭它的意義所在。或許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更廣的視野、更長的階段,當下的一切也是絕佳的訓練機會呢?就拿打雜這件事情來說,我感觸很大。一開始我不願意做這件事情,所以態度不好,做的也不仔細,漏洞百出,發現對於一切雜事我都不上心,不但做得慢、質量也低、心情也不好;這種態度蔓延到工作其他方面,就會出現“錯別字”等細微的錯誤。後來恍惚一陣,我才意識到,任何一件小事有時候都是對自己某種品質、某項能力的鍛造。如果能有效的處理工作中的突發情況、所有的瑣事、同時能把有價值的事也做好,這也就具備瞭小事日常化管理以及解決問題和時間管理的能力。放在傢庭中也是大有益處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傢事國事天下事,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最近我愈發的感受到瞭這一點,能力的提升是一步步平移上來的,一個方面能遷移到另一個方面,而不是因為一個方面會放棄一個方面。所以,所有的事情認真對待,做好做精,懂得如何處理、處理到何種程度,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等等,生活是最好的練習。由此產生的從行為到態度到品質到思維到命運的轉變,不知不覺一切都發生著改變。

那麼,如何做到刻意練習一切?

在有意識的鍛煉中,冥想是一個絕佳的方式。我第一次接觸呼吸冥想是大學畢業練習瑜伽的時候。我以前是一個好動之人,靜下心來讀書於我而言是一種折磨,而現在我享受沉浸下來閱讀和獨處的時光、每一刻都覺得開心和欣喜。以前早睡早起訓練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們都要進行2-3分鐘的晨習引導語,也算是一種簡短的冥想,不斷的拉回註意力、專註當下,那段時間我的註意力得到瞭極大的恢復,我從一個情緒不穩定、極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變得專註力極強、在鬧市中依然有定力的人,這種改變我自己都未曾想到;再到現在,我也和朋友每天打卡冥想,保持一點點的察覺,和自我的對話,自我意識的監控,不僅僅提升瞭專註力,還提升瞭對意識和思維的察覺力,有瞭反觀思維的能力,不得不說是一種奇妙的體驗。這讓我更加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更能感受到當下那一刻的狀態,便於快速調整,進入狀態。

在無意識的鍛煉中,要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一次隻做一件事的習慣。大腦是有記憶功能的,如果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頻繁的被打斷,久而久之,我們就很難接連的沉浸在一件事中;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專註一件事情的習慣,大腦也會在你下達專註命令的時候迅速進入專註狀態。不僅僅是做事情,在生活中也是。刷手機的時候專心刷手機、陪伴傢人時專心陪伴、感知自然是放開五官去看、聽、想、感知等等,日常生活專心感的培養是學習工作專註力養成的最佳途徑,二者相輔相成。所以,在平時,我們要格外呵護我們的專註力。現在都很流行斜杠人才,一個人手中有一堆的活,不斷的切換,其實工作後這種狀態是常態。就我最近的體驗來說,專註力是需要保護的,我在雜活紛飛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專註力迅速下降,做A想B,做C想D,一件事沒完成跳到另一件事,思路不斷被打斷,很容易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很難極致的完成任何一件有難度的事。當我察覺到這一點,我會有意識的保護我的固定時間,每天有一段固定時間全然不被打擾的心流狀態,是保護自己專註力的法寶。

電影的最後有一段經典的對話:

蘇:Where are you? Dan. 你在哪兒,丹?

丹:Here. 此地。

蘇:What time is it? 幾點瞭?

丹:Now.此時。

蘇:What are you? 你是什麼?

丹:This moment.此刻。

前後呼應,彰顯瞭電影深刻的含義。“從來沒有平凡的時刻、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練習的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的當下。如此滿足而不焦慮、不恐懼。而這需要漫長的修煉,需要長時間在生活和事情上磨煉。

END

附上一則耳熟能詳的小故事,曾經我不懂,如今有一點點懂。

一個小和尚問師父:“悟道前和悟道後有什麼差別?”

老和尚說:“悟道前,是吃飯挑水砍柴睡覺,悟道後,還是吃飯挑水砍柴睡覺。”

小和尚不解, 老和尚解釋:”我悟道前吃飯時候想著挑水,挑水時候想著砍柴;悟道之後,吃飯是吃飯,砍柴是砍柴,睡覺是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