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年8月13日,紅衣主教黎塞留被法王路易十三升為首席大臣,開始瞭自己的宰相生涯。
黎塞留執掌中樞18年,打擊貴族勢力、強化政府權威,揭開瞭法國“偉大世紀”的序章。他摒棄瞭中世紀看重血緣、宗教立場的外交方針,把國傢利益作為唯一的考量因素,因此被稱為近代政治的助產婆。
他常被人們與梅特涅和俾斯麥相提並論:黎塞留讓法國成為歐陸第一,梅特涅用高超的外交手段為奧地利帝國續命半個世紀,俾斯麥完成瞭德國統一;他們都功高震主,俾斯麥被年輕的新君撤職,梅特涅更是被皇帝流放。隻有黎塞留雖與國王齟齬不斷,卻得以善終。
他的身後評價眾說紛紜。大仲馬在《三個火槍手》中將他塑造為陰險、無恥的反派,拿破侖說黎塞留是除查理曼和自己以外最偉大的法國人。
尚帕涅《紅衣主教黎塞留三面像》
這位紅衣主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一、他是“先事國王,後事上帝”的天主教徒。
按理說,身為法國天主教會的主教,黎塞留的一切行動應該以教會利益為先,但他卻宣稱自己“先事國王,後事上帝”。
他也是這麼做的。
1618年,神聖羅馬帝國強迫波西米亞人改信天主教,引發瞭新教聯盟與天主教國傢的全面戰爭。
當時法國與西班牙是歐陸的兩大天主教強國,彼此敵對。西班牙支持神聖羅馬帝國,路易十三便想幫助新教國傢對抗西班牙,好讓法國獨霸歐洲。
但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宗教往往比國傢更為重要。半個多世紀前,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為對抗西班牙與伊斯蘭教結盟,結果引發巴黎暴動,鬧得身敗名裂。有這麼個前車之鑒,路易十三也不敢冒險公開支持新教聯盟。
身為主教的黎塞留卻極力主戰。為瞭向新教聯盟示好,他停止瞭對國內新教徒的清洗,還給他們提供瞭大量經濟援助。
後來,西班牙將新教聯盟打得節節敗退,黎塞留徹底撕破臉皮,派出15萬軍隊直接參戰,大敗西班牙的馬前卒神聖羅馬帝國,割占阿爾薩斯和洛林,極大削弱瞭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
黎塞留的選擇在今人看來理所應當,卻是歐洲人第一次公開將國傢利益放在宗教立場之前。天主教廷對此不以為然,新教徒也因為舊怨不買他的帳,人們嘲笑法國宮廷是間妓院,黎塞留是披著教袍的妓女。
第二、他是文質彬彬的冷血殺手
雖然被後人稱為鐵血宰相,其實黎塞留在當時的法國人眼中很沒有男子氣概。
歐洲人以死在決鬥場上為榮,黎塞留則認為決鬥是一項粗野的活動。他下令在法國全境禁止決鬥,鼓勵人們都去寫詩、作文。
在附庸風雅這一點上,黎塞留和到處寫酸詩的乾隆頗為相似,他不僅自己寫詩、寫劇本,還請寫手幫自己改文章。
當時法國最大牌的劇作傢高乃依一度被他奉為座上賓,黎塞留有什麼創意都會告知高乃依,然後讓他據此寫作劇本。可惜高乃依幹瞭沒多久就受不瞭宰相大人蹩腳的創作水平,撂挑子走人。
紅衣主教還十分愛貓。他在傢中養瞭14隻貓咪,不管是處理文書、接見大臣,甚至是和國王議事時,都要帶隻貓在身邊,是個十足的“貓奴”。
648d58c13305f3a528a533f45352045f黎塞留與貓
但在涉及政事時,這個“貓奴”殺起人來一點都不手軟。
為瞭應付和西班牙的戰爭,黎塞留將各區的稅負都加重瞭一倍以上,國內爆發瞭農民起義。西班牙也不甘寂寞資助法國貴族,在1626年策劃瞭一場針對黎塞留的暗殺。
躲過暗殺的黎塞留果斷舉起瞭屠刀。他把巴黎東部的古堡監獄改造成國傢監獄,專門用來關押反對自己的政敵,這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獄。
他公然叫囂:“給我世界上最誠實的人寫下的六行字,我一定可以從中找出理由絞死他。”他因此得到瞭“紅公爵”的惡名,人們都說紅衣主教的長袍是用鮮血染成的。
黎塞留病危時,牧師要他為自己一生的濫殺懺悔。這個因病痛折磨已經瘦得不成人形的老人傲然回復,他一輩子殺的都是法國的公敵,無罪可悔。
第三、他是和路易十三相愛相殺的權臣。
黎塞留二十多歲進入宮廷,很快贏得瞭路易十三的寵愛,一路被提拔為宰相。他們共事二十五年,既沖突不斷,又魚水相得。
黎塞留強烈的控制欲使他與國王之間矛盾重重。
他仗著自己的主教身份,居然在宮中調戲路易十三的王後安娜,甚至穿上西班牙小醜的服裝,在安娜面前跳低俗艷舞。
染指王後還不夠,黎塞留又找上瞭國王男寵的麻煩。路易十三的男寵桑·馬爾斯一直和黎塞留不對付,還參與對黎塞留的暗殺活動。
黎塞留直接把他宰瞭,用盤子端著腦袋獻給瞭路易十三。國王面無表情地看著愛人的頭顱,對黎塞留說:“看啊,我們的朋友今天臉色是多麼蒼白。”
路易十三像
他是以享樂聞名的波旁系君主中的另類,陰沉多疑、鬱鬱寡歡。
路易十三並非懦弱無能的君主。他16歲時就策劃暗殺瞭攝政大臣,唯獨對黎塞留的逾越行為一忍再忍。為瞭安撫黎塞留,他甚至在通信中用上瞭“親愛的”(aimer)這種肉麻的詞匯。
黎塞留對國王也確實是一片赤誠。他沒有子嗣,大部分的遺產都留給瞭路易十三,說自己這一生“除效忠陛下外,別無他求。”
這對君臣的關系相當微妙。
黎塞留大權獨攬,與路易十三多有沖突,但最終還是成就瞭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敵人,那就是貴族和新教徒。
統治法國的波旁傢族本來信仰新教,為瞭獲得法國教會的認可才改宗天主教。所以波旁王朝的君主不得不對天主教貴族百般討好,王權受到很大限制。
黎塞留是權臣,更是中央政府的代表。他鎮壓新教徒起義,屠殺叛亂貴族,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大,也把四分五裂的法國整合成高度集權的君主國。
於是,路易十三個人的光芒被黎塞留掩蓋,卻留給兒子路易十四一個空前強大的法國。或許正如大仲馬借小說人物之口所說的那樣,“紅衣主教讓國王顯得渺小,卻使王權更加強大瞭。”
黎塞留從一個有血有肉的復雜人物,經過小說傢和歷史學傢的演繹逐漸變成冷血的無聊政客,這也驗證瞭“層累說”的歷史規律。
歷代評價
1、人們都以為紅衣主教的影子還待在他的這間房間裡。不幸啊!這(指黎塞留的學生馬薩林)的的確確隻不過是那位偉大人物的影子。如今,法國變得衰弱瞭,國王的權力不受尊重瞭,貴族又強大起來,紛紛鬧事,進攻的敵人已經越過邊界,這一切都證明黎塞留不在這兒瞭。——大仲馬《二十年後》
2、最偉大、最具謀略、最無情的政治傢。——威爾·杜蘭特《文明的故事·路易十四時代》"
本文來自/全歷史 哥特人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