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拼殺的國軍勇士
一.小場廟,竹園墩戰鬥
日軍在1932年2月22日廟行一役遭到慘敗後,不甘失敗;迅速組織第二次攻擊。植田謙吉“根據前三天的戰鬥經過,考慮瞭敵陣地的強度和師團目前的兵力,認為對於堅固的敵人陣地,適當的攻擊方式應是先突破一面,然後逐次攻擊敵陣地的要害部分,也就是把攻擊目標集中在某一方面“。
23日下午,第9師團向全師團各部發佈“攻擊計劃要點”共11項,隨後又於24日下午發出瞭作戰命令,其中規定瞭這次作戰的重點:師團之“右翼隊應於明25日攻占麥傢宅及金傢塘“。
第9師團主力為25日發動攻勢作準備,以一部對江灣,廟行一帶繼續發動小規模進攻。在江灣方面23日凌晨,敵一部向郭傢宅,嚴傢宅及江灣北端東葛傢橋一帶守軍陣地進攻,企圖突破此線,以包抄江灣。第19路軍第61師張勵部梁世驥團,為鞏固江灣,在擊退敵進攻後;於23日凌晨組織一次絕死反擊行動,該團以2個連,1個機槍連,於午前2時從東葛傢橋陣地出擊,向敵沖鋒七八次,展開肉搏戰,惡戰2小時,殲敵百餘人。敵殘部向顧傢宅,孫傢宅潰退。國軍繼續跟蹤追擊,竟俘虜瞭第9師團第7聯隊第2大隊長空閑升少佐,並殲滅該大隊。上海停戰後,空閑升於3月16日被釋放,他回到江灣嚴傢宅被俘處,開槍自殺。
日本報刊上的空閑升
第9師團經過23,24日兩天準備後,決定以小場廟與廟行之間為突破口,該地區地形平坦,利於發揮機械化部隊優勢。該地區原由第88師守衛,但由於20日至23日的激戰,傷亡甚大;乃於23日晚調至廟行鎮西方地區整理。其廟行鎮以南至江灣鎮陣地改由第19路軍第61師122旅(3個團)及第88師獨立旅(原稅警總團)古鼎華團接防;而廟行鎮至胡傢莊一線,則由第87師孫元良旅接替。
25日凌晨6時30分開始,敵海,陸軍飛行隊先後向廟行鎮以南至小場廟一線國軍陣地狂轟濫炸;同時集中各口徑火炮集中轟擊,炮彈和炸彈如雨點般落下,爆炸聲如雷,煙塵蔽空,天色都為之一變。國軍陣地被毀甚多,官兵傷亡累累。敵步兵在炮火掩護下,發起沖擊。守衛嚴傢宅,郭傢宅,小場廟,谷傢宅的第61師第122旅第5團官兵,冒著敵人的炮火,不畏傷亡,英勇作戰。待敵近前一二百米以內時,即奮勇迎戰,予敵重大殺傷。而守衛金傢塘,竹園墩陣地的第4團和金傢碼頭,沈傢宅,塘東宅,嚴傢橋的古鼎華團,也遭到敵猛烈攻擊,但成功將敵擊退。戰至上午9時,敵死傷雖大,但仍不斷增兵,繼續向國軍全線進攻。國軍官兵視死如眾,拼死抗擊,傷亡雖重,但仍鬥起高昂。第5團血戰至中午12時許,傷亡達三分之二,團附王堅民英勇犧牲,特別是守衛谷傢宅,小場廟凸出部位的第3營,傷亡尤巨,機槍全部被毀。第4團方面戰況也非常艱苦,金傢塘第1營陣地幾乎被敵完全摧毀。中午12時,當面之敵又增兵千餘人,逼近谷傢宅,金傢塘,竹園墩陣地,雙方肉搏爭持,戰況至為慘烈。古鼎華團亦血戰已久,死傷過半,形勢陷入危殆。
為改變危局,第122旅長張炎即令第6團派2個營增援古鼎華團,以1個營增援第4團。增援部隊於午後零時30分許到達前線,迅即發起反擊,血戰至午後2時,敵死傷狼籍,被迫潰退,戰線得以穩定。但在第5團方面,因血戰竟日,死傷過大,增援又不及,谷傢宅,小場廟於午後2小時被突破,守軍乃退據肇山莊及附近各村莊。戰至4時,敵繼續向郭傢宅挺進,經肉搏多次後,國軍因傷亡太重被迫撤至嚴傢宅北端墳墩繼續抵抗。在此前,第61師第121旅1團和第78師第155旅第2團先後增援,前出棉罕宅,廣肇山莊以及東南何傢宅一線,向敵發起反攻。但因兵力不足,再加上敵飛機,大炮威力太猛,未收獲進展,被迫停止反攻,待傍晚後再相機反攻。
25日晚9時,當國軍準備再次反擊之際,敵數百人突襲廣肇山莊。第155旅第2團奮勇抵抗,將敵擊退。隨即會同第122旅第5團乘勝向小場廟之敵反攻;國軍官兵奮不顧身,乘夜猛攻,但敵亦頑強抵抗,國軍傷亡甚大。血戰至26日凌晨3時,小場廟終告光復。同時,第61師梁世驥團第1營反攻郭傢宅方面,但遭到敵優勢火力和電網阻擊,反攻失敗。戰至26日凌晨3時,該營奉命撤回棉罕宅,25日至26日,日軍傷亡高達3000人以上,國軍第61師傷亡2000餘人。第19路軍總部乃下令第61師副師長張炎率122旅轉移至墻前宅附近整理,竹園墩以北至廟行鎮南端一線,由第121旅接防。
在江灣戰線上,25日無甚激戰。但因全鎮房屋被敵炮火,空襲燒毀殆盡,且敵突入小場廟,江灣已難固守。國軍遂於26日拂曉前5時許,自動撤出江灣,移駐夏傢蕩,廣肇山莊亙竹園墩及楊傢樓一線。這對整個戰局造成不利影響。“江灣本為我軍戰略上必守的重要地區,日前敵拼死猛攻而不可得,今日乃因兵力不足,而輕易地自動放棄,敵不營而獲,真是我軍一大失著。但我軍後援不至,孤軍撐持,實在已陷於氣窮力盡之苦境,在事實上非如此配備,或將更陷於困難危急也。”日軍直到27日才派偵察兵偵查,於28日方敢進占江灣鎮。
歡迎轉載!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
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第7集贛州戰役真實演繹)
二. 日軍再次增兵,蔣介石無力可調
面對日軍的大舉進攻,蔣介石決定抽調在贛的陳誠第18軍馳援上海;與日軍決戰。第18軍是當時國軍精銳,其第11師更是陳誠的土木系王牌。很遺憾,早在1932年2月4日,彭德懷被迫率領紅三,紅四軍團趁上海抗戰,向贛州發起攻擊。贛州戰役歷時33天,一直打到3月8日,原本北上增援第18軍第11師,第14師及2個獨立旅3萬餘人增援,被牢牢牽制在贛州。導致瞭上海抗戰,國軍無兵可調;更讓紅軍背上瞭“不義之師”的罵名。解放後,彭德懷元帥曾總結贛州戰役的失利,認為失利最主要原因是興不義之師,造成國軍竟獲得民眾支持;眾志成城。其次是敵以優勢兵力,據堅防禦,當然不易攻克。敵情沒有弄清楚,就貿然攻堅。日本再次成功利用中國內部分裂。
蔣介石,何應欽等人面對無兵可調的窘境,隻得采取消極拖延態度;為對日談判爭取時間,乃於2月底提出第19路軍和第5軍退守第二道防線的主張。
早在2月21日,蔣介石在南京與陳銘樞等討論淞滬戰事時,首先提出國軍從現有的寶山-吳淞-紀傢橋-廟行-江灣-八字橋-閘北一線,後撤至瀏河-羅店,劉行-大場-真如-龍華一線的意見。當天,陳銘樞致電蔣光鼐,通報瞭上述意見:“政府經決長期抵抗計劃……望速飭員催夫構築瀏河,羅店,廣福,南翔,黃渡陣地,以為不得已時之第二重防禦線。”
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兼交通部部長—陳銘樞
陳銘樞當即趕赴上海實地考慮,這使他改變瞭看法。22日,陳銘樞在前線與蔣光鼐,蔡廷鍇等將領面商後,致電蔣介石表示不同意後撤:“現細察前線作戰情形及影響各國關系,依蔣,蔡等意見,決不宜撤退。”陳銘樞於同日還向蔣介石,汪精衛,李濟深發電申述不同意撤退的理由。而第5軍長張治中也認為撤退到羅店-龍華一線的第二道防線,正面太寬,又無工事可作憑借,恐難立穩;而放棄吳淞將在國內外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張治中還建議:我軍“仍以吳淞沿蘊藻浜延引至胡守莊南北,沿其支河占領豎橋,李傢樓,王傢巷,興隆橋之線,而以利眾橋為左右翼之分界”。他認為此線“全正面皆憑河配備至為堅固,且可抽出數兵兵力,以應緩急”。張治中於次日親自向蔣介石發電,直接提出不同意撤守第二道防線的命令。蔣光鼐采納瞭張的建議,決心誓死守衛原防線。遂重新發佈命令,決定固守待援,血戰到底。
就在蔣介石無兵可調,和談又陷入僵局的同時。日本軍政當局正積極策劃第二次增兵上海,特別江灣,廟行慘敗,更令日本參謀本部顏面掃地。認為上海日軍先有兵力,無法解決戰事,這促使日本軍部和政府再次策劃增兵上海。同時,國際聯盟於3月4日召開大會,討論“上海事件”並作出決議。所以日本決心在國聯大會召開前,擊敗國軍。
野村吉三郎於1932年2月22日,向日軍中央本部發出急電:“目下當務之急是以足夠的陸軍兵力迅速結束戰局。現在,豈止戰局僵持不下,縱使一日之遲延亦有貽誤大局的危險。上海郊區之敵的抵抗相當頑強,在此情況下,迅速增援大量兵力非常必要。增援部隊還應盡量由軍艦火速運送,登陸地點可在吳淞鐵路棧橋。”
日本政府內閣於2月23日下午召開會議,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在會上提出向增兵上海。內閣會議決定火速增派2個師團以內的兵力,條件是僅限於上海附近。根據此決定,參謀本部於當日下令動員和組成上海派遣軍,以陸軍大將白川義則為司令官,除已經在上海參戰的部隊外,增派精銳第11,第14師團。24日下午4時半上奏天皇,僅15分就經批準。25日正午,白川義則就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接著召見第11師團長厚東篤太郎中將和第14師團長松木直亮中將及軍司令部幕僚人員。下午1時半起,在參謀本部召開由參謀長次長真崎,軍令部次長高橋三吉和白川義則等參加的作戰要領會議。
然後,白川義則接到瞭上海派遣軍作戰行動方針的指示:“一,主力的登陸點,預定為瀏河鎮以北江岸;”“二,基本方針是根據內外形勢,竭力迅速就地解決上海事件。”同時規定上海派遣軍“對上海附近抗日的中國軍隊,應給以最大的打擊,但為瞭不使事態擴大,應把戰場盡量限制在上海附近(大概昆山以東地區),切勿將兵禍漫及上海租界。”
dc81577076736fece3908a3e328e0aa8
時任上海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大將
上海派遣軍編制如下:
上海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參謀長田代皖一郎。
第11師團長厚東篤太郎,參謀長三宅俊雄;轄第10旅團長稻垣孝照,第12聯隊長中村鐵藏,第22聯隊長山脅正隆;第22旅團長山國健二,第43聯隊長辻權作,第44聯隊長秦雅尚;山炮兵第11聯隊長橫尾則義。騎兵第1中隊,工兵第1中隊,輜重兵第4中隊。
第14師團長松本直亮,參謀長大串敬吉。轄第27旅團長平松英雄,第2聯隊長田中靜一,第59聯隊長宮村俊雄;第28旅團長平賀貞藏,第15聯隊長高橋勘二,第50聯隊長風原寬。野戰兵第20隊長第1大隊長平山與示郎,工兵第14大隊長安井榮三郎,輜重兵第14大隊長辛島來。
第9師團(略),第24混成旅團(略)。
派遣軍直屬部隊:
獨立山炮第1聯隊;野戰重兵第6聯隊第2大隊;獨立野戰重炮第8聯隊第4中隊;攻城重炮兵第1聯隊;攻城重炮兵第2聯隊第1中隊。
重機關槍第2,4,9,10大隊。
獨立工兵第9大隊,第6大隊第1中隊。
獨立汽球第1中隊;野戰軍用鴿第1小隊;第1,2架橋中隊。
飛行第8大隊偵察第1中隊,上海派遣輕轟炸飛行第1中隊,特別情報小組(組長川島芳子)。
日本上海派遣軍組建後,即向上海大舉登陸。第一批增援部隊為第11師團。2月27日,白川義則與厚東篤太郎,在日本德島縣小松島乘第2艦隊第4戰隊旗艦“妙高”號巡洋艦出發。在此之前,第11師團已先行派出第22聯隊於當日凌晨趕赴上海,接受第9師團的指揮。該聯隊於28日黃昏到達吳淞鐵路碼頭,當晚登陸。第11師團主力分2個梯隊,先後於27日和29日乘船駛向上海。白川義則和厚東篤太朗於29日上午7日到達長江口第一停泊地,在船上白川義則分析瞭各方面的情況後,決定命第11師團主力在3月1日晨於上海西北約50公裡的長江南岸江蘇太倉縣瀏河鎮附近的七丫口登陸。隨後,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在29日上午10時發佈命令:
一.上海地區之敵,以第19路軍及第87至88師所屬部隊為主,其兵力約為5萬人。目前,其第一線占領著自廟行鎮以北地區經田園,韓傢塘以南小河西岸地區至閘北的陣地,與我第9師團對峙中。在其後方的大場鎮,真如鎮附近,構築瞭第二線陣地,正在集結兵力。另外,在吳淞鎮,羅店鎮,瀏河鎮沿岸有若幹敵軍。
二.派遣軍決定明1日,著由第9師團奪取張傢橋,夏馬灣一線;第11師團主力在七丫口附近登陸,然後準備對大場鎮,真如鎮方面的作戰。海軍第三戰隊和海軍航空兵要配合軍的作戰。
三.第9師團應於明1日在擊退之敵以後,從廟行鎮以西的張傢橋附近經大行橋,孟傢巷向夏馬灣一帶挺進,在策應第11師團登陸的同進,準備下一步攻擊大場鎮附近之敵。
四.第11師團明1日在七丫口附近登陸,然後快速襲擊與占領瀏河鎮,並準備攻擊大場,真如方面。
五.本派遣軍飛行隊在29日及3月1日應作如下行動:
(1)29日偵察瀏河鎮,羅店鎮,嘉定,太倉,昆山附近之敵情;
(2)3月1日應以1個偵察中隊協助第9師團,其他則掩護第11師團登陸正面之上空,協助其登陸作戰。
海軍航空兵在29日要對瀏河鎮,楊林口,七丫口,六浜口附近之江岸及陸地進行偵察,並應向杭州灣沿岸進行偽裝偵察;3月1日,應根據師團長的要求,負責在第11師團登陸的正面進行轟炸及施放類煙幕。
日軍第11師團登陸
三. 日軍第11師團登陸成功,國軍退守第二道防線
瀏河以西的七丫口,楊林口,是七浦塘河與其以南楊林塘河的入江處,都是從長江直通蘇州城外東北方向數公裡之陽澄湖的河道。七丫口一帶長江沿岸,河灘平坦,開闊,便於登陸部隊展開。從這裡可直指瀏河,羅店等地,從左側對國軍構成迂回,包抄之勢,進而攻向大場或控制嘉定,直出南翔,方泰,安亭,昆山一帶的鐵路,公路沿線,與在正面進攻的第9師團形成一個大包圍圈。
1932年2月29日早晨7時,上海派遣軍司令部第11師團先遣兵團到達上海第一拋錨地區。8時,白川義則與參謀長田代皖一郎,參謀本部今村鈞,第三艦隊參謀兼上海派遣軍參謀羽仁六郎等共同商議,決定3月1日晨開始登陸。
厚東篤太郎率第11師團主力於29日下午4時在長江口換乘第3艦隊和第1水雷戰隊的艦艇,於22時向七丫口溯航,經吳淞口和獅子林兩炮臺時,作隱蔽航行,於3月1日凌晨2時在七丫口停泊地拋錨。5時許第1批登陸部隊全部換乘舟艇,5時半左右,日軍開始隱蔽地接近岸邊,至5時占領一段堤岸。
由於國軍自獅子林以西至七丫口,楊林口,瀏河新鎮及小川沙一帶,設置瞭長達數十裡的沿江警戒線,但守備兵力隻有中央教導總隊所屬1個營和馮庸義勇軍幾十人。這並不是第19路軍和第5軍佈置錯誤,而是兵力嚴重不足,後援又不繼。敵在七丫口,楊林口登陸時,國軍警戒部隊隻有1個連,根本無力抵擋。該連雖拼死阻擊,但很快死傷殆盡撤回瀏河鎮待援。日軍第2批登陸後,全面將戰線向前推進,上午9時,攻陷王傢宅,金傢宅,蔡傢宅一線,主力則集中於七丫口附近。第11師團司令部也於8時半登陸七丫口右岸河口。至上午11時,該師團就全部登陸完畢。
國內網絡關於“王賡獻圖說”謠言
註:國內長期有第88師獨立旅(財政部稅警總團)王賡向日軍出賣國軍佈防圖,導致日軍登陸七丫口,楊林口一帶成功。筆者認為“王賡獻圖說”純屬謠言,沒有任何權威史料和證據證明;純粹是國軍無力防禦。
第5軍長張治中得報後,當即決定在登陸之敵立足未穩之際反擊。上午10時,張治中在劉行軍部發佈命令:一,敵一部由七丫口登陸,似有撓我側背之企圖。我47師之一團由黃渡向太倉方面前進中。
二,本軍為使敵在立足未穩之前,在瀏河以西地區將其殲滅之。
三.著宋旅長希濂率所部兩團由現在地經劉傢行,羅店向瀏河前進,惟因汽車不敷,隻可以一部乘車,其餘徒步,用疏散隊形向瀏河前進。
四.軍校教導總隊之一營應固守瀏河並以一部在茜涇營嚴密警戒,俟宋旅長到達後即歸該旅長指揮。
五.獨立旅傅團應以一部在楊傢行北端並派一小部進駐月浦鎮,向獅子林炮臺方面警戒,與我駐在盛傢橋教導總隊第二營切取連系。
宋希濂旅當時作為第5軍預備隊,集結於唐橋田灣附近。該旅奉命後,當即以第512,522團,於午前9時由顧傢宅派車輛向瀏河輸送,但隻征集到汽車11輛,每次隻可輸送1個營。宋希濂率先頭部隊第512團第1營於中午12時到達瀏河,他獲悉敵軍約尤人在占領浮橋後,又向瀏河急進,教導總隊的1營正在馬橋附近阻擊。由於茜涇為瀏河之屏障,位置險要,先占領該地才能掩護後續部隊的展開。宋遂命第521團第1營迅速向茜涇搜索前進。該營進抵茜涇南北附近,發現敵已占領,於是向敵猛攻,展開白刃戰。至下午4時許,512團長劉安琪率第2營到達瀏河,這時敵機正集中轟炸瀏河車站,輸送汽車及房屋全部被炸毀,造成國軍後續部隊隻得徒步前進,速度遲緩。
在危急情勢下,第521團1營官兵與敵殊死搏鬥。4時許,敵向該團左翼迂回,右翼教導總隊1營也死傷殆盡。512團第1營陷於三面包圍的險境,且已死傷累累;但全營官兵視死如歸,奮勇反擊,與敵展開肉搏,雙方陷入僵持。戰至傍晚6時,茜涇營失陷;這時第521團第3營才趕到,宋希濂即命令第1營原地阻擊,第2,第3營沿瀏河南岸佈防,待第522團全部到達後,再乘夜反擊。但第522團徒步行進,路程又遠,直至深夜11時仍未到達。反攻計劃被迫取消。
白川義則3月1日午後零時30分,在吳淞鐵路碼頭登陸,進入楊樹浦公大紗廠的派遣軍司令部。當第11師團發起登陸作戰時,第9師團也在吳淞,廟行,江灣一帶發動第三次總攻。在進攻前,為轉移國軍的註意力,於2月29日對八字橋一帶進行佯攻;是日上午8時,日軍集中大量火炮,對八字橋民房及陣地實施轟擊。9時,日軍在6輛裝甲車掩護下,沖入國軍陣地,雙方陷入肉搏戰。至11時,炸毀裝甲車1輛,日軍撤退。12時,日軍以8輛裝甲車為前導,再次沖入國軍陣地,國軍官兵拼死阻擊,擊毀鐵甲車2輛,再次擊退日軍。下午2時,日軍又攻入國軍陣地,再次被擊退。3時,國軍發起反攻,沖入日軍陣地展開白刃戰。戰至當晚7時日軍再度進攻八字橋,相持至夜11時退去。
3月1日,第9師團按預定計劃發起進攻,從是日拂曉起,由吳淞至閘北,雙方展開全線激戰。日軍集中優勢炮火,飛機狂轟濫炸。國軍陣地大部分被毀,後方村落亦被破壞。敵步兵在炮火掩護下發動猛烈沖鋒。竹園墩,金傢碼頭,塘芝宅一線國軍傷亡甚大,終被敵沖破。午後5時許,第88師在顏宅,李傢庫,楊煥橋一線與敵相持,戰至當晚11時奉令撤退。
英勇拼殺的國軍戰士
廟行,周巷,蔡傢宅,胡傢宅,紀傢橋,泗塘之線。當日敵猛攻廟行,1天落彈約3000餘發。敵地面部隊四五千人反復沖擊,均被擊退,銳氣挫盡。國軍勇士冒著敵人飛機,大炮英勇迎擊,斃傷敵甚多。自拂曉起,至午後3時,敵仍不得逞。戰至午5時,因右翼第88師竹園墩至塘東宅一線被敵突破,防禦廟行至蔡傢宅的第87師孫元良旅被迫後撤楊煥橋,野貓墩,蕰藻浜,胡傢莊一線。而胡傢宅,紀傢橋,泗塘一線,日軍雖終日飛機,大炮轟擊,但國軍依托蕰藻浜河有力阻擊敵攻勢。戰至當晚11時,國軍自動撤退。
吳淞要塞地區方向,由於2月7日前後炮臺完全被日軍摧毀。故戰事一度平靜。3月1日晨,敵竟日炮擊要塞,但均未命中要塞。迄3月3日上午,國軍自動放棄前;吳淞要塞始終被國軍掌握。寶山方面,3月1日下午4時,敵艦附小船和小汽艇共約30餘艘,向寶山城東門猛沖,被國軍及民眾義勇軍協力擊退。
竹園墩,廣肇山莊,張三橋一線由第19路軍第78師黃固旅守備。其第1團防衛夏傢蕩至廣肇山莊一線,自3月1晨6時許開始,敵進行猛烈炮擊,7時後敵以騎兵千餘人在坦克十餘配合下分向國軍左右兩翼同時夾擊,第1營第1連以集束手榴彈猛炸,敵坦克不敢近前遂轉向廣肇山莊,敵步兵以重疊配備,節節進逼,在接近國軍陣地時,國軍各營,連及預備隊全部逐次投入戰鬥。戰至9時許,斃傷敵近千人,國軍乘敵動搖之時發起反攻,但由於敵防禦工事及坦克阻擋,反攻失敗,雙方陷入對峙。第1營1,2,3連長全部壯烈殉國,營附及連長2人負傷,士兵傷亡甚眾,團預備隊當即增援。戰至11時,敵已增兵至五六千人,並集中火炮猛轟夏傢蕩,廣肇山莊,此時第1團全部戰鬥兵員僅存300餘人。敵一部也沖至陣地右方企圖包抄,第1團官兵抱著最後犧牲之決心奮勇反擊,一舉沖入敵群。第3營長和營附及士兵四五十人全部為國捐軀,防線呈崩潰之勢,敵人洶湧而上。午後2時左右,國軍第5,第6團各1個營終於到戰場,會同第1團慘部竭力抗擊,終力戰難支,被迫撤守談傢宅,孟傢角前方一帶村落。此戰,國軍在大場鎮擊斃日軍第9師團第7聯隊長林崛大佐;這是中國抗戰以來,擊斃的第1個大佐;也是第一次淞滬抗戰擊斃日軍最高軍官。
張三橋至走馬塘一線由黃固旅第2團防禦,從3月1日拂曉起開始激戰。敵由虹口公園,殷傢宅,江灣,大沈宅方面以大炮向國軍陣地轟擊,戰至上午10時敵以坦克五六輛掩護數百步兵發起沖鋒,激戰半小時後被擊退。敵再度炮擊,並於中午12時以步兵千餘人再次發起攻擊,國軍第3營長陣亡,連排長4名負傷。黃固將軍將預備隊投入戰鬥,敵亦以第11師團先行登陸的第23聯隊增援,雙方反復沖擊,均傷亡甚眾。全團隻剩300餘人,陣線終被敵突破。午後1時,第60師第3團1個營增援,成功守住楊傢樓。下午6時,第60師第2團接防。
廣肇山莊至竹園墩一線由黃固旅第3團防守。3月1日凌晨即開始戰鬥,戰況極為激烈,戰至午後3時許,團附負傷,營連排長傷亡近20人,士兵幸存者隻有十分之二三。敵增兵三四千人,發起總攻,該團右方第1團和左方第88師陣地,也同時動搖。竹園墩陣地終被突破,全線亦後退。此時第78師翁照垣旅第5團派1個營增援,終穩定戰局。
在閘北,八字橋,張三橋一線;3月1日拂曉起,敵向國軍防線發起全面進攻;敵機投下大量燃燒彈,造成虯江路,天通庵路,中興路,大統路,八字橋一帶大火四起,終日延燒。國軍戰士在烈焰中堅守陣地,敵趁機集中主力向北站,虯江路,寶山路,八字橋,沈傢宅,錢傢宅發起全線攻擊。北站至八字橋南邊,國軍利用街市血戰終日,致敵未能越雷池一步。自江灣棄守後,八字橋成為國軍在淞滬戰場右翼支撐點。自上午9時起,戰事十分激烈;三失三得,雙方死傷均重,血戰至晚,終將敵擊退。而八字橋以北,亙方傢大橋,雨傘店,張三橋,錢傢蕩,沈傢宅均擊退敵攻勢。
3月1日的戰鬥,是國軍退守第二道防線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一次淞滬最後一次大規模戰鬥。這次戰鬥“日軍全線同時向我進攻,其勢極為猛烈,先以多數炮兵及海軍炮向我陣地作大規模之炮擊,其飛機群更向我陣地轟炸……淞滬一帶陣地,經日軍猛烈轟擊,所有工事均已被毀無遺,官兵傷亡尤多,日軍乘機以大部分新銳兵力密集沖鋒,激戰至午後3時,19路軍第78師之小場廟,江灣一帶陣地,遂被日軍突破數段,蔡(廷鍇)軍長預備隊向前反攻,因陣地崩毀,無險可據,未能奏效。日軍自此破孔突入,我兩翼陣地乃亦逐次受其包圍,各官兵抵死固守,爭持至日歿”。日軍在此次戰鬥中亦付出瞭重大的代價,日方在戰後的作戰總結中說道:“第一線的敵人,仍然出乎意外的頑強抵抗,我方損失不小。各部隊長幾乎全都沒有瞭預備隊”。從中日雙方戰史可見,戰況之激烈;雙方均損失慘重。國軍真無愧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第9師團在國軍的頑強抗擊下,至下午5時左右已無力再行大的攻勢,不得不下令各部在現已占有的戰線上進行攻擊準備。至當晚9時,上海派遣軍司令部下達瞭“第9師團應於明2日在大概現在的線上做好攻擊準備”的命令,從而結束3月1日第9師團的第三次總攻。但是隨著日軍第11師團登陸,第9師團總攻並一度攻陷竹園墩南端至江灣以北,廟行正面和八字橋附近陣地,雖經國軍英勇反攻,陣地失而復得,但國軍已無力鞏固,更無力反攻。整個戰局發生瞭根本性逆轉。
國軍高射機槍反擊日機
四. 國軍被迫後撤,日軍完全掌握戰場主動權
鑒於上海戰局危殆而南京國民黨中央又無兵可調,第19路軍總部遂於1932年3月1日晚9時,決定第19路軍和第5軍西撤黃渡-方泰,嘉定-太倉一線。這個調整是必要和及時的,也是無奈的。蔣光鼐先以電話正式向第19軍和第5軍發佈撤退命令,第5軍《淞滬抗日戰役戰鬥要報》記述道:3月1日“午後9時奉蔣總指揮電話命令,要旨如左:本路軍為與敵作長期抵抗,決心本晚轉移陣地,右翼軍撤至黃渡,方泰鎮之線,左翼軍撤至嘉定,太倉之線,占領陣地”。第19路軍總部關於撤退命令的要點如下:甲,右翼軍所部六十師,六十一師,七十八師及八十八師獨立旅附憲兵團,以一部先占領真如,大場,逐次向江橋鎮,南翔,廣福南端進入陣地之警戒,節節施行頑固之抵抗。其主力則向黃渡,方泰鎮之線撤退。
(一) 莫雄(獨立旅)附憲兵團向顓橋鎮,莘莊,七寶鎮之線撤退,左與六十師切實聯絡。
(二) 六十師以主力由鐵道南向黃渡撤退,古鼎華團暫歸沈師長指揮,俟到達目的地後歸回建制。
(三) 七十八師主力由大場附近經南翔,向陸傢港方向撤退。
(四) 六十一師主力由大場鎮北方經陳傢行,向方泰鎮方面撤退。
(五) 各師撤退時,正面留一團作收容隊,極力佯攻,掩護主力脫離戰場,至主力退入新陣地後,逐次撤退之。
乙,左翼軍所部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要塞炮兵,翁照垣旅一團又一營,須派出一部在胡傢莊,楊傢行占領收容陣地,主力則向嘉定,太倉之線撤退,利用嘉定城,太倉城為據點,派出一部於羅店及瀏河附近對瀏河方面警戒。
丙,於二日拂曉完瞭一切撤退而入抵抗之準備。
在19路軍總部的命令下達後,第19路軍和第5軍各部迅即按命令規定部署和組織實施撤退的行動。至3月2日晚,各部均安然撤退完畢。由於組織相當周密,撤退行動很有秩序,各部損失很小。而日軍第9師團第一線部隊,見守軍陣地上久無聲響,才開始懷疑,當派部隊搜索時,才發現國軍已撤離戰場。
國內互聯網至今傳播“蔣光鼐違抗蔣命令抗日”的謠言
國內長期存在蔣介石不抗戰,蔣光鼐忍痛撤退說。還有中國臺灣,日本方面的“蔣光鼐單獨撤退”說;如民國著名報業人董顯光在《蔣總統傳》記載 “蔣光鼐與蔡廷鍇不待政府準許,亦未通知第5軍,遽行下令第19路軍撤退。第5軍既不知第19路軍有撤退之舉,仍繼續戰鬥竟夕,以致側面暴露,損失極大”;連日本著名史學傢古屋奎二《蔣總統秘錄》也持相同觀點。
實際早在2月25日,蔣介石就向第19路軍總部下達撤退第二線命令,但明確由蔣光鼐自行決定撤退時間,是由於第5軍長張治中和第19軍主要將領不同意,才打到3月1日撤退。而戰後證明,蔣介石下達的撤退命令是基於上海戰局實際情況,做出正確命令;也得到瞭蔣,蔡的同意,隻是在撤退時間上存在不同意見,但絕不存在“蔣介石不抗日,蔣,蔡忍痛撤退”說。
而蔣,蔡未通知第5軍單獨撤退,自然也不存在。據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公佈《第5軍淞滬抗日戰役戰鬥要報》就明確記載:“1932年3月1日下午9時,蔣光鼐在南翔總部把撤退命令以電話通知張治中,後者接到命令後……當晚9時30分在劉傢行軍部發佈瞭左翼軍執行總部決定的撤退命令。當晚9時後,蔣光鼐又將關於撤退的書面命令下達到張治中。”而張治中《回憶錄》可佐證。
496e5a1f64d4825ce3d34e2397bb81a7
抗日英雄—譚啟秀
就在各部已完成轉移後,守衛吳淞要塞區的翁照垣旅主力卻拒絕撤退,該旅僅剩3000餘人。2日下午敵步兵千餘人在紀傢橋附近偷渡,圖謀抄襲吳淞,當即遭到翁旅痛擊。是日,上海各民眾團體派至吳淞,會見翁照垣和譚啟秀。他們代表上海民眾,請求翁旅轉移後方,以免孤軍抵抗,彈藥接濟斷絕,而全軍覆沒。經再三陳述,翁,譚兩位將軍始同意轉移。3月3日上午,該旅主力向月浦,瀏河轉移,同時以一部繼續抗擊,迷惑日軍,另以數百人埋伏於同濟大學校舍東面。日軍快速挺進中遭伏擊,被擊潰。待3月3日上午10時左右翁旅全部撤出,日軍才進占吳淞炮臺。
3月2日,蔣光鼐,蔡廷鍇,戴戟向全國發出《退守待援通電》,宣佈:“於三月一日夜,將全軍撤退至第二防線,從事抵禦,本軍決本彈盡卒盡之旨,不與暴日共戴一天”。3月3日,蔣光鼎,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戴戟暨全體師,旅,團長又發出《泣告國人通電》,除陳述淞滬抗戰經過,後撤的原由外,還懇請全國軍隊,全體同胞停止內戰,為捍衛民族生存和國傢主權一致奮起。主要內容如下:夫暴日挾其既定整個之計劃亡我,我非全國動員,以極大之決心,作普遍之奮鬥,不能得最終之勝利。我第19路軍與第5軍,孤軍抗敵,本非求一隅之勝負,與彼虜一日之短長;乃以此僅存血肉,供救國犧牲,作同胞馬前之導卒耳。自政府遷洛,已決定長期抵抗政策。我全國軍民,正當秉承此旨,一致奮起,雲擊響應,此仆彼繼,勿以滬海偏隅之進退為念,勿為敵人分化詭謀所中,尤望我東北同胞,懍灼膚之痛,急起遣兵,收復失地,使敵備戰為兵。我第19路軍與第5軍當竭此未盡餘勇,與強虜作最後周旋,藉收夾攻之效……今日我國現額之兵,統計不下百餘尤,與期待國亡後供人宰割,何如及此未見轟逐。此次暴日蹂躪上海,大炮炸彈所至,廬舍邱墟,死亡枕藉,孑遺黎民,莫不同仇敵愾,不聞怨聲,此等悲壯之劇,可歌可泣!國土猶是也,人民猶是也,茍一旦主權既失,寄生命於仇敵之手,其慘狀又當何苦耶!故願我國父老子彈,勿忘閘北江灣,全國軍事領袖,勿忘朝鮮及今日之東三省!……倘我全國軍民猶以巢幕遊釜為安,罔識鬩墻禦侮之義,忘同室之纓冠,作鄉鄰之閉戶,是終為仇見者所快,而為見愛者所屏矣!我第19路軍亦惟有收合餘燼,背城借一,事之不濟,則從魯連於東海,以謝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不願為亡國之民也!敢曰乾事之戰,雖敗猶榮;尚幸即墨不亡,侵地終返;擐甲哀鳴,淚盡以血,惟我同胞實照鑒之!
東京參謀本部從上海公使館陸軍武官情報中獲悉國軍已開始撤退,乃於3月1日下午4時半向上海派遣軍發出“參106號”命令:“綜合諸情報判斷,原第19路軍將其主力移至大場鎮,南翔之間地區,可能準備退卻。加之迅速實現國際聯盟總會關於停戰建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此,希貴軍今後指揮時,要火炮包圍敵軍,不使西逃,不失時機地,主動地給敵人沉重打擊”。
當日下午5時,日本參謀本部又對在淞滬以西作戰和配合停戰談判的問題,向上海派遣軍發出“參107號”命令:一. 部隊迅速給敵主力以沉重打擊後,發表必要的聲明,先將我主力暫時撤至並集結於蘇州河以背景和要求撤退的地區(包括瀏河鎮方面)。直至在接受停戰期間,盡力破壞該地區內的敵人防禦設置。
對吳淞炮臺和獅子林炮臺之敵人,應勸其立即投降,並至少設法通過炮擊和轟炸破壞其設施。
二.同意停戰後,部隊要配合外交談判之成果,盡快將兵力集結於寶山縣,吳淞,江灣之間地區,以及瀏河鎮附近。
3月2日上午,白川義則得知國軍撤退和東京的指示乃發佈新命令:“一,第九師團切勿放走守軍,須繼續攻擊;2,第十一師團迅速攻占瀏河鎮,然後主力向嘉定前進;三,軍飛行隊與海軍協同,動搖兩個師團的戰鬥,特別應攻擊嘉定,南翔的守軍。海軍轟炸機應轟炸嘉定,南翔鎮之守軍。”日軍於是立即開始追擊戰,第9師團向真如,南翔方向,第11師團向瀏河,嘉定方向,海軍陸戰隊向閘北方面追擊。
第9師團於3月2日占領大場,隨即把第24混成旅團改稱南翔支隊,向南翔鎮攻擊前進,於午後4時半占領盛傢宅,謝傢宅一帶。其主力於2日黃昏前出小南翔,真如車站一線。3月3日上午7時侵占瞭真如鎮,9時侵占瞭真如車站。接著上午10左右,第24混成旅團和步兵第6旅團相繼侵入南翔鎮,並以一部進犯嘉定城。3月4日下午,該師團德野支隊侵占黃渡車站。第11師團於3月2日下午4時半,侵占瀏河鎮,並“決定立即開始行動,夜間繼續進行追擊,向嘉定前進,切斷我軍主力方面之敵的退路”。
第11師團主力在當晚10時到達嘉定城北面,另一部在下午5時進犯嘉定南門,開始攻城。日本海軍陸戰隊則在3月2日下午,侵入閘北;同時日本海軍第3艦隊第1水雷戰隊在吳淞支隊和2個炮兵中隊協同下,於3月3日上午7時進占吳淞要塞炮臺。
飽受爭議的孫元良
五. 國軍勝利撤退,日軍率先停戰
第19軍和第5軍在撤退中,對追擊敵軍展開頑強阻擊。3月3日的葛隆鎮戰鬥是最重要的一戰。第5軍第87師259旅517團從廟行左翼西撤;於當天凌晨1時抵達葛隆鎮附近的婁塘一帶,此時敵千餘人自瀏河猛撲而來,第517團奮勇抗擊。經2小時的戰鬥,將敵阻擋在婁塘附近。上午8時,敵增兵至4000餘人,發起新的攻勢;並分兵從右翼包抄。此時,國軍正在構築工事,匆促應戰,敵很快突入朱傢橋北岸517團部,情勢非常危急。幸虧該團第1營第3連絕死反擊,才將敵擊退。
是日上午10時,第259旅長孫元良趕赴517團,親自指揮戰鬥;並向張治中軍長報告。張急令駐蓬閬鎮的獨立第1團迅速增援,教導總隊也轉移至蓬閬鎮策應,又令駐太倉的宋希濂旅派一部赴薛傢徑附近,掩護第259旅左翼,令嘉定第88師俞濟時部固守嘉定,相機策應269旅右翼。此時敵已增兵至七八千人,團團圍住婁塘第517團;敵很快突破婁塘鎮,直陷葛傢村。孫元良面對此危局,決心作最後犧牲。午後4時,獨立旅第1團趕到葛隆鎮。但此時朱傢橋左翼又被敵突圍,第517團長張世希臨危不懼,率部向蔣傢村方面突圍。敵經不過國軍猛烈沖擊,遂向後退去。517團突破重圍,轉移至外崗與第88師會合。
葛隆鎮戰鬥,國軍犧牲1名營長,連長和連附各2名,排長6名,士兵傷亡近千人。破壞瞭敵截斷國軍後退的圖謀。日軍戰史承認:“終於未能俘獲(中國軍隊),達不到全殲之目的”。
這時,日本政府和軍隊從國內外諸多因素考量,決定采取達到目的就收兵的策略,決定在國聯3月3日(即上海時間3月4日)全體大會召開前宣佈停戰。但白川義則還不願意立即停戰。重光葵則認為“目的既已達到,日本馬上停戰,這是挽救日本的國際地位所絕對必要的”。可見,國民政府的外交手段和宣傳,已給日本政府重大壓力。
時任第3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
重光葵說服野村吉三郎後,於3月3日早晨立即起草瞭駐華公使館的聲明書,搶在國聯大會開幕前向各國通訊社發出日本宣佈停戰的聲明。同時,他又會同松岡洋右,向白川義則提出建議,主張立即向全軍發出停戰令。經3月3日上午4個多小時的談話,白川義則終於同意發佈立即停戰令。位日本發佈停戰令後,卻未遵守其“停止戰鬥行為”的聲明,在此後的1個月左右時間裡又不斷發動小規模進攻。精銳第14師團則繼續登陸上海。3月2,6至8日,第14師團從日本大阪分批起航,6日,7日至10日到達吳淞,該師團司令部的留守部隊也於3月3日在日本宇品上船,7日登陸吳淞。師團直屬亦於3月3日至9日從大阪,宇品和門司上船,7日至17日於吳淞登陸。第14師團加入戰團,使得淞滬戰場日軍總兵力接近7萬,飛機150餘架,航空母艦3艘,戰艦30餘艘。兵力超過國軍近2萬,更占據海空絕對優勢。其大炮,戰車也有壓倒性優勢。
3月4日,日軍炮擊黃渡,進攻嘉定,太倉。5日進攻黃渡,嘉定。6日,侵占嘉定,進攻安亭。日機轟炸蘇州,常州。7日進攻鹿河,8日進攻陸渡橋,朱傢橋,日機再炸蘇州,昆山。9日,日軍再攻黃渡。10日攻太倉,焚嘉定。11日攻婁塘,蓬閬,黃渡。12日再攻安亭。13日侵占黃渡。3月下半月,日軍在太倉,虹廟,牌樓市等地繼續擾襲。
由於無援兵,第19路軍總指揮部乃於3月3日下午5時命令第5軍撤至陸傢橋,石牌,白茆,新市之線,第19路軍撤至周巷沿青陽巷西岸至陸傢橋之線,築工事拒敵。
3月5日,總指揮蔣光鼐發佈全盤部署命令:
一,敵於三日午後二時,對國聯宣佈停止戰爭,但臨今兩日南翔方面之敵炮兵仍不斷向我射擊,便衣隊時向我前進,異常活動,企圖不明。
二,本路軍擬占領青陽港,昆山城,陸傢橋,白茆,新市,梅李鎮,福山鎮之線,其前端更派出警戒部隊,節節拒止敵人。如敵人以主力作真面目之攻擊,萬不得已則占領右翼,依據九裡湖,鳳裡村,東灣港,唯亭,陽澄湖,至昆城湖北端亙常熟至福山鎮江岸之線之預設陣地,死守待援。
三,第19路軍以主力占領昆山城南北之線,於安亭,太倉之間派出警戒部隊,如敵以主力作真面目來攻擊,萬不得已時即占領右翼,依據陽澄湖預設之陣線死守待援。
四,第5軍占領石牌南端至白茆,新市之線,右翼派出一小部位置於石牌,陸傢橋,與附近之六十一師取聯絡。左翼派一部至陸傢尖鎮,與梅李鎮四十七師聯絡,主力控制於東塘墅,常熟之間,如受優勢之敵壓迫,萬不得已則占領右翼,依據後塘湖經昆城湖,常熟之線,死守待援。
五,四十七師擔任常熟東北梅李鎮,謝傢橋鎮東北沿江一帶佈防,對江面警戒,與常熟之八十八師取聯絡,其主力集結於常熟西北六義橋附近。如梅李鎮受優勢之敵壓迫時,則固守小王橋,謝傢橋鎮至福山鎮之線,並應註意沿江方面。
六,作戰地境:十九軍與第5軍以太倉,陸傢橋,巴城鎮之線作戰境地;第5軍與四十七師,以周涇口鎮至小王橋,虞山西北端之線為作戰境地。
上述命令於3月5日下午下達各部隊後,第19軍,第5軍,第47師及其所屬各部均迅速傳達並加以實施。各部轉移到達指定地點後,積極休整,構築工事,佈置防線。雖然各位損傷甚大,十分疲勞,但士氣高漲,抗戰激情有增無減。
6ade9729ace963ed894c58d7fe166602
蔣介石與汪精衛
五. 中日停戰談判恥辱性收場
上海戰事激烈爆發的同時。美英出於自身在滬利益積極出面調停,早在1932年1月31日,由美,英駐滬總領事建議,中日雙方進行會見和磋商,駐滬英軍指揮官弗列明少將首先提出中日兩軍同時撤退和設立中立地帶的方案,但遭到日本方面的拒絕。國際聯盟也在英,美,法推動下,對日本在上海的戰爭行動采取抵制態度,要求日本政府接受停戰談判。2月16日,國聯理事會12個會員國(中日除外)向日本政府提出緊急照會,促其註意在國聯盟約第10條之內所應負的責任,並聲明對日本在中國所造成的形勢 ,不能認為是“既成事實”。國聯理事會主席彭古向日本代表發出通知,要求日本停止軍事行動。在19日召開的理事會議上,接受中國的要求,決定把中日之間的糾紛問題提交國聯大會受理,並把召開大會的日期定為3月3日(日內瓦時間)。
美國國力卿史汀生出面警告日本,重申《九國公約》必須維護。這時中國政府看到國聯方面有利於中國,而且國軍又取得廟行大捷;國軍又無力繼續增援上海,故蔣介石,汪精衛試圖乘勢收兵,積極謀和停戰。於是再度拋出和談條件。2月25日,汪精衛以手令向外交部下達淞滬停戰條件四項:“一,雙方須同時撤退;二,日軍撤回租界,我軍撤出真如之線;三,撤兵區域由中國警察維持;四,須有第三國有效保證雙方各不追擊”。
2月27日,英國遠東艦隊司令克萊向日本第3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提議,希望其與中國方面代表會晤。這得到中日雙方接受。第二天,中日雙方在“肯特”號上會談,中方代表為顧維鈞和第19路軍參謀長黃強,日本方面代表為野村吉三郎和松岡洋右。雙方談判結果,獲得諒解事項五項:“一,雙方同時撤退;二,不得提議永久卸除吳淞或獅子林炮臺問題;三,雙方之撤退由中日委員會會同中立國視察團監視之;四,撤退區域照舊由中國官吏治理,並由中國警察維持治安;五,中國軍隊退至真如,日本軍隊退至公共租界及越界築路地段。俟雙方上述撤退完竣,中國軍隊退至南翔,日本軍隊退回艦上。又議定,如中日政府贊同此項假定諒解,則雙方正式外交軍事代表再舉行一正式會議,以完成此項辦法”。
“肯特”號會談的次日,南京國民政府通知克萊,贊同五項諒解事項。並請其轉達日本當局,倘日本贊同,則雙方代表可立即舉行正式會談。但日本並無和談誠意,其真實目的是為瞭向上海增兵爭以時間;同時緩和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壓力,以爭取在3月3日召開的國聯大會上占據有利位置。直到,國軍後撤至第二道防線時,日本政府仍未作出答復。
3月3日上午,國聯總委員會上,大會主席提出大會主席團所擬就的關於上海停戰的決議草案,並獲通過。國聯大會於同日下午舉行第三次全體大會,一致通過上海停戰的決議:
- 大會於申述理事會2月29日所議決之提議,並聲明不妨害提議中所包含之其他方法之後,申請中日政府立即采取必要之方法,使兩方軍事當局所發停戰之命令變成有效;
- 請示在上海有特別利益關系之列強,以前項辦法實行之狀態報告大會;
- 勸告中日代表以上述列強陸軍,海軍,民事當局之協助,開始磋商訂立辦法,此項辦法須確立戰事之停止,並規定日軍之撤退。
中國代表顏惠慶發言同意上述決議,惟對第三項作出聲明:“上述第三節所稱之磋商,而非指停戰磋商後之圓桌會議,我方基於此項諒解,而接受瞭大會之決議;又瞭解對於撤兵辦法,不得提出任何條件。吾人以為國聯會員之國傢,依照盟約對於外國侵略有受防護之權利,不能因實行此項權利,而向其要求任何代價”。
國聯總委員會在3月5日至8日連續召開第二至第五次會議,討論上海局勢,並組織起草委員會,負責起草國聯處理中日糾紛的決議草案。3月11日,總委員會第6次會議通過這一決議後,當天即提交國聯全體大會正式通過。該決議案共有3個部分,其中第二個部分主要宣佈聯盟會員國中在上海有特殊利益的國傢,對於實現上海停戰及日軍撤退事項已準備充分,同時再次籲請各國於必要時通力合作,以維持撤退區域的治安。
第三部分則規定,國聯將組織一個特別委員會,由國聯理事會會員(中日兩國除外)代表,用秘密投票選出的其他會員國代表組成,該委員會代表國聯全體大會執行職務,並受大會的監督。大會賦予該委員會以七項任務:(一)從速報告按照3月3日大會決議實現停止戰爭及締結協定,使戰爭切實停止,並規定日軍撤退各事項;(二)註意1931年9月30日及12月10日理事會通過決議案的實行;(三)準備(停戰和撤軍)協定草案提交大會,以便依照盟約第十五條第三節的規定,便於本爭執之解決;(四)於必要時得向大會提議,提出於國際審判法庭,請其發抒意見;(五)或從事預備盟約第十五條第四節所規定的報告書草案;(六)建議一切似屬必要的緊急辦法;(七)於盡早時間內向大會提出第一次報告書,最遲不得超過1932年5月1日。
中國首席代表—顏惠慶
3月13日,顏惠慶奉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訓命 ,通知國聯大會主席西姆士:中國政府接受國聯大會的主述決議案。
日本政府和軍部基於上海日軍已達成作戰目標,並不希望將戰爭繼續擴大。再加上其主要戰略目標是穩固其在東北地區的統治,故決定結束戰事,通過外交逼迫中方接受其條件。而英,美兩國為瞭保障其在中國的利益,充分利用其強大的軍事,外交力量,給日本很大壓迫;這也迫使日本政府及早接受停戰和舉行談判。特別是國聯3月4日大會作出的上海停戰決議後,5日,7日和8日總委員會又先後三次召開會議,討論中日停戰問題。11日國聯全體會議通過和平解決中日上海戰事的決議後,隨即成立19國委員會,專門負責中日問題。這一系列的行動,直接促使日本政府最終接受停戰談判。國內長期存在的國聯無用論,實際是無知之說。
3月7日,日本參謀總長電示上海派遣軍司令:“隻要中國軍隊不采取敵對行動,從現在起可停止戰鬥”。白川義則乃命令各部停止戰鬥。接著,日本外務省正式向南京國民政府表示要求舉行停戰和撤軍談判。3月9日,英國公使藍浦森轉交日本公使重光葵致中國外交部次長郭泰祺照會,提出:“在上海之日本文武當局,準備按國聯大會決議案之規定,與中國當局進行會商。因關於前方情勢所抱之憂患,今日之緊急要務,實為立即於最早日期,達到一完全停止敵對行動之切實協定,然後討論並決定日本軍隊之撤退辦法”。
時任外交部次長—郭泰祺
南京國際政府也於3月6日命令第19路軍總指揮蔣光鼐發表停戰通電,宣佈:“國際聯盟要求中日兩軍實行停戰,我軍決定接受這一要求。如果日軍不攻擊我軍,我軍亦不攻擊日軍。如果日軍違背國際決議,施行攻擊,我軍仍須抵抗”。在重光葵照會郭泰祺次日,郭當即復照重光葵,指出重光癸來函表明日本當局準備停戰談判,因此中國政府認為已開始談判。並聲明,中國政府以下列瞭解事項與日本當局進行談判:一,此項談判僅限於有關實行停戰及日軍完全撤退的事項;二,撤退不得附帶任何條件。對此日本政府未提出異議,這打開瞭中日談判的開門。
3月14日,在英國公使藍浦森的約請和直接居間參與下,重光葵與郭泰祺在上海舉行停戰談判第一次會晤。中日第一次停戰正式會議於3月24日上午10時,在英國駐上海領事館開始舉行。中國方面首席代表為外交部次長郭泰祺,軍事代表為淞滬警備司令戴戟等。日本方面首席代表為第9師團長植田謙吉,駐華公使重光葵,軍事代表為上海派遣軍參謀長田代皖一郎等。之後談判歷時40餘天,一度陷入僵局。
朝鮮義士尹奉吉烈士像
然而,令各方意外的是4月29日日本天長節,在上海虹口公園舉行紀念大會和閱兵典禮,朝鮮義士尹奉吉成功炸死白川義則大將,致殘植田謙吉,重光葵,震驚世界;在日本朝鮮引起巨大震動,這推動日本政府盡快結束停戰談判。中日雙方最終達成瞭五項協議和三項附件,5月3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在南京召開第29次臨時會議,決定批準外交部呈報《停戰協定草案》。1932年5月5日,該協定在上海正式簽字。
《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方撤軍協定》分為正文和附件兩部分。正文共5條,全文如下:
第一條 中國及日本當局,即經下令停戰,茲雙方協定,自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五月五日起確定停戰。雙方軍隊盡其力之所及,在上海周圍停止一切及各種敵對行為。關於停戰情形,遇有疑問發生時,由與會友邦代表查明之。
第二條 中國軍隊在本協定所涉及區域內之常態恢復,未經決定辦法以前,留駐其現在地位。此項地位,在本協定附近第一號內列明之。
第三條 日本軍隊撤退至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築路,一如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事變之前。但鑒於須待容納之日本軍隊人數,有若幹部隊,可暫時駐紮於上述區域之毗連地方。此項地方在本協定附件第二號內列明之。
第四條 為證明雙方之撤退起見,設立共同委員會,列入與會友邦代表為委員。該委員並協助佈置撤退之日本軍隊與接管之中國警察間移交事宜,以便日本軍隊撤退時,中國警察立即接管。該委員會之組織,及其辦事程序,在本協定附件第三號內訂明之。
第五條 本協定自簽字之日起,發生效力。
本協定用中,日,英三國文字繕成,如意義發生疑義時,或中,日,英三文間發生有不同意見時,應以英文為準。
淞滬拼殺的國軍戰士
六. 歷史公論
毫無疑問《中日上海停戰及日方撤軍協定》,是屈辱性協議;其中中國方面被迫接受瞭日軍撤至公共租界及虹口越界築路地帶,國軍留駐於“現在地位”;這等於同意瞭日本仍保留上海租界駐兵權,而國軍卻不能駐軍上海,隻能留有警察和保安隊。
根據記錄國軍“留駐現在地位”的具體位置第一號附件註明“由安亭鎮正南,蘇州河南岸之一點起,向北沿安亭鎮東最近小浜之西岸至望仙橋,由此北過小浜至沙頭東四公裡之一點,再由此向西北至揚子江連之滸浦口在內”。
記錄日軍“暫駐”區域的第二號附件註明具體區域:一為吳淞地區,但“雙方訂明:(一)吳淞鎮不在此地段之內;(二)日方不幹涉淞滬鐵路暨該路工廠之運用;”二為江灣地區,但“雙方訂明:萬國體育場東北約一英裡許之上海公墓,不在日本軍隊使用地段之內”;三為引翔地區,但“雙方訂明:曹傢寨及三友織佈廠,不在此地段之內”。四為閘北地區,但“雙方訂明:使用地段包括日本公墓及東面通至該墓之路在內”。此附件並規定:“日本軍隊向上列地方之撤退,於本協定生效後一星期內開始,並於開始撤退起,四星期內撤完”。
同時,《協定》所謂“常態恢復”與“決定辦法”,是明目張膽踐踏中國主權。按此規定,中國政府無權宣佈“常態”是否已經“恢復”,更無權決定國軍不再“留駐其現在地位”,還必須經過日本,英,美,法,意各國共同協議一致才能決定,這等於將中國主權讓給瞭日本和歐美列強。
其次,《協定》還給瞭日本在上海的駐軍的權利和地位,雖然限定“日本軍隊撤退至公共租界及虹口方面之越界築路”,但又給瞭日軍在上述區域以外的駐軍的權利“有若幹部隊,可暫時駐紮於上述區域之毗連地方。”所謂“毗連地方”按“附件”第二號規定,多達四個地區,而且所謂“暫時駐紮”又無時限,這等於承認日本不僅可以公共租界及虹口越界築路地區駐兵,還可以在“毗連”的四個地區駐兵,反而擴大瞭日本在上海的駐軍權。
最後,《協定》決定設立《共同委員會》,有“監視”《協定》的“履行”,以及“查明”中,日軍隊駐紮情況的權力,該委員會的決定以過半數成立,主席有投票取決權。這等於歐美列強利用中日戰爭,強奪瞭中國主權之內的軍事調查,監督權。
弱國無外交。作為戰敗國,中國國力本就與強大的日本有巨大的差距;而且國內連真正的統一都沒有;隻得被迫接受這個屈辱的協議。
雖然“一二八”淞滬抗戰以妥協退讓結束,但國軍兵力與日軍相當,海陸空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國軍勇士們不懼犧牲,視死如歸,沒有重演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一槍不放,丟失東三省的悲劇。血戰一個多月,以傷亡萬餘人代價斃傷日軍萬餘人(另一說1.5萬人,日方承認傷亡三千餘人)。激發瞭全民族的愛國熱情,提振瞭全民抗戰信心決心;國軍真是愧於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民族脊梁。如非商潢戰役,蘇傢埠戰役,贛州戰役,各地方軍閥又作壁上觀;國軍完全還能再戰。
一二八上海抗戰失敗後,蔣介石看清統一未成,中國就無力抵抗日本侵略。遂全面推行“攘外安內政策”,首要打擊粵桂系,以中共為次要打擊目標。“攘外安內”政策,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同時又采取“一面抵抗,一面對日交涉”,以局部抗戰和談判來扼制日軍侵略,並積極對日備戰,尋求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援助。這是完全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正確政策。
七. 史料來源:
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九一八事變》載郭泰祺《關於一二八中日停戰談判會議情形報告》第614,616,620頁;載《南京國民革命軍參謀本部關於淞滬作戰經過報告》,第594-595頁;《淞滬會戰作戰紀要》時間註:1932年4月26日,《南京國民革命軍參謀本部關於淞滬作戰經過報告》,中華書局1988年版
日本參謀本部:《滿洲事變作戰經過概要》,第154-168頁,第171-176頁,第375-377頁,第381-382頁,第390-393,396頁
日本陸軍中央部:《上海方面軍事行動指導要領》,《滿洲事變》第382-383頁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一),朝雲新聞社1967年版,第329頁
日本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書(1840-1945年)》下卷,第205-206頁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時間註1932年1-6月,第325-327頁,第675頁,第708頁,1981年版
秦孝儀等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緒編(一)》第388頁;《蔣介石致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電》時間註1932年2月25日,第462頁;《第5軍淞滬抗日戰役戰鬥要報》,第485頁;《蔣介石致張治中,俞濟時電》時間註1932年2月26日,第463頁;蔣介石《告全國將士電》時間註1932年1月30日,第435頁;《蔣中正1932年1月29日日記一則》第430頁;《蔣中正手訂對日交涉之原則與方法》第431頁;(中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版
《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載日本海軍司令部《日中停戰協定談判經過概要》第56頁
華振中,朱伯康編:《第19路軍抗日血戰史料》:蔣光鼐,蔡廷鍇,戴戟,張治中《泣告國人通電》時間註1932年3月3日,第342-344頁;蔣光鼐,蔡廷鍇,戴戟《冬日退守待援通電》時間註1932年3月2日,第342頁;《蔣光鼐致何應欽,陳銘樞轉蔣介石電》時間註1932年2月26日,第295頁;《陳銘樞致蔣介石電》時間註1932年2月22日,《陳銘樞,李濟深致蔣光鼐電》時間註1932年2月21日,第246頁;《上海市政府致村井倉松抗議書》第85頁;神州出版社1933年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中華民國外交部工作報告》時間註1932年4月,1932年3月,國民政府外交部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汪兆銘簽署之停戰條件要點》時間註1932年2月25日,國民政府外交部檔案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第2輯,第29冊
《革命文獻》第36輯,載《郭泰祺致羅文幹電》時間註1932年3月9日,第1549頁;載國民黨四屆四中全會《淞滬抗日作戰經過之簡報》第1613頁;國民政府外交部《對淞滬事變宣言》第8169頁
《蔣光鼐發表停戰通電》,《申報》1932年3月7日
[日]重光葵:《外交回憶錄》第89頁,第104-105頁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上冊,第100-102頁,104-105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王鋪:《日本侵華戰爭》第1冊,第184-185頁,第194頁
《中日糾紛與國聯》第316-318頁
梁雪清,徐伯雄編:《淞滬禦日血戰大畫史》,載《翁照垣對上海新聲通訊社記者談話》,上海文華美術圖書公司1933年版,第34頁
《歷史檔案》載《蔣介石對何應欽電的批復》時間註1932年2月9日,1984年第4期
鄭逸梅:《抗戰文獻<抗兵集>》,《史料選編》1987年第1期
翁照垣:《淞滬血戰》,《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第137-138頁
《九一八後國難痛史》上冊,載《外交部就日艦炮擊南京城提出抗戰》第878頁;載《孫科竺主張抵抗》第408頁。
《第19路軍將領致全國電》時間註1932年2月2日,《申報》1932年2月3日
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編:《一二八的一些紀念品》,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
[美]渾人:《一二八淞滬事變中日空戰紀詳》,中國香港《廣角鏡》第184期
石傢孝:《斷臂英雄石邦藩血戰長空紀實—兼述“一二八”空軍戰役》,紐約《世界時報》1994年2月26日
歡迎轉載!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