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度在本意上是分封制為基礎,從而使地方貴族寡頭做大的一種制度,地方大名(日本封建制度中的稱呼),諸侯 領主 寡頭或者總督元老制度使地方貴族有很強的自治性,是一種古典聯邦制度
比如日本 神羅就是典型的封建制國傢,而中古的英法地方權力很大,但是其中央集權要超過德意志和日本的情況
而中國秦漢以後分封制就開始沒落,地方世傢貴族在隋唐科舉制度後徹底失去經濟和政治特權。從此再也沒有出現皇帝和貴族分享權力的局面,防務和經濟政治特權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形成瞭印加帝國式的高度集權模式
中國的地緣和印度 中東 歐洲不一樣,中國隋唐以後以專制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帝國制度,其專制和集大成者的程度要超過世界其他國傢,甚至包括薩珊波斯和德裡蘇丹國
從政治系統的組成差異來看:中國皇帝依靠職業經理人打工仔文官來整合帝國,西歐和日本的皇帝通過股東來整合全國,在防務層面,大一統專制帝國的穩定性不如後者,但是在大規模人力基礎設施建設上有一些優勢(例如物流投送系統大運河)
中東和歐洲的帝國 由於地緣的割裂和破碎(這種割裂以地中海形成的海陸剝離為典型特征),難以整合 比如倭馬亞帝國 薩珊波斯 賽義德蘇丹國 德裡蘇丹國 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他們雖然是中央集權,但是地方權力很大,有很高度的自治權
一 封建制度的本意是分封制和領主制,是一種體現地方世傢貴族強勢的制度
所謂封建,願意是“封土建國” 。中國古籍有“封建”一詞,意思是“封國土、建諸侯”。唐朝的柳宗元寫有《封建論》,將夏、商、周、漢四個朝代認定為“封建”。顯然,“封建社會”中的“封建”二字,是借用的這個詞。
西洋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傢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也就是分封制 領主制。
“封建社會”本身也是西方社會學傢劃分的一種社會形態,特指西歐的中世紀。
二 中國的封建社會在秦漢就開始沒落
和歐洲 日本封建社會(特征是地方封建領主,地方世傢貴族的傳承性、延續性)綿延上千年到西歷1700年代不一樣,中國的封建社會結束很早,秦漢時期分封制就開始走下坡路,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貴族世傢仍舊有世襲的政治和經濟特權。
而隋唐時期,地方貴族徹底消亡,中國由封建社會徹底演變為皇權集權專制帝國時代
唐隨隋制,而隋的一個重大變化便是壓制地方世傢士族,擴大皇權,主要的手段便是科舉制、六部制、均田制。
其中均田制側重在打壓封建地方貴族的經濟實力,科舉制打壓地方貴族的政治特權,六部制重新設計瞭直屬皇帝掌控的官吏系統(作為皇帝的職業經理人打工仔),將世傢地方貴族排斥在外。
前南朝地區江南士族的情況:在隋統一中國後,南朝的江南的世傢大族因此幾乎全部叛亂,隨後被隋朝武力血洗鎮壓。這一支在永嘉之亂中南遷的東漢豪強世族系統徹底崩潰 失去特權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關東世傢的情況:而崔盧鄭王等北洋關東士族在隋末農民起義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故而唐太宗可以頒佈其可笑的《氏族志》,而沒有遇到類如北齊“謗史”那樣激烈的反應。
隋朝的這一改革也獲得瞭成功,這主要得益於
1改革的長遠負面意義還沒有呈現;
2作為統治核心的胡化關隴貴族,以騎射為本,並且可以通過統治地位保有利益,地位優於崔盧鄭王等在北洋地區統一戰爭中失勢的關東頭部士族,故而關西世傢對改革缺乏敏感性。
上圖 開啟皇權專制 結束瞭分封制度的秦始皇
三 唐朝以後,中國沒有再一次出現貴族與皇帝聯合執政的局面
唐朝以後中國就沒有瞭真正意義上的世襲貴族。
漢族自古以來都有鄉紳自治的傳統,但是在保甲法裡 這一傳統被限定在瞭熟人范圍內,成為皇權專制的最後節點,而不在像世傢地方貴族那樣有可拓展的宗族性 紐帶性。
像袁術袁紹那樣的門生故吏滿天下的地方貴族紐帶 從此再也不會在中國歷史上出現
唐朝以後,因為此時士族已無實力於皇帝抗衡∶如李世民所說“其子孫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猶然以門地自負,販蠰松,依托富貴,棄廉忘恥”,地方貴族喪失瞭經濟實力,沒有瞭可迅速組成軍隊的大量依附民,也失去瞭強悍果敢的精神,甚至由於長期的和平宗族的向心力也消弱瞭!有幾位清流認識到這些?又如何有效的對抗皇權?
士族代表的地方勢力衰落瞭,以專制皇權為主要內容的中央集權從未有過的擴大瞭,初次掌握瞭從未有過的國傢力量──這便使唐王朝擁有瞭給以人深刻印象的機會!可惜在封建時代,專制皇權是無限集中為目標的,於是宦官專權便又一次作為皇權專制的延伸出現瞭,而無龐大宗族背景的寒族武人尤其是胡人武人也讓皇權青睞,處與弱勢的官僚也隻有結黨才有某種安全感,士族的地位再一次下降,皇權進一步擴大。
不這樣解釋,我們便不能理解何以區區契丹在大唐國力如日升天的武則天時代橫行河北燒殺擄掠(北宋中期因為契丹滋擾河北三路比宋初人口下降45% 同時期福建因為移民湧入人口上升300%———福建在唐朝開始漢化),而大唐防務系統的表現則慘不忍睹。這不是某人的愚蠢,是制度所致──在冷兵器時代,對付遊牧民族,最有效的不是明英宗的傾國大軍,而是豪族的塢堡、宗族子弟兵──這便是弱小的春秋戰國諸侯可以抵抗無數兇惡的蠻族輪番進攻,而高度集權的宋朝、明朝和印加帝國滅亡的原因──打敗瞭皇室,便擊敗瞭整個帝國!( 曾經146個西班牙民兵就能接近損失征服幾千萬人口的專制皇權帝國的印加帝國 ,原因就是隻要抓住皇帝 打敗皇室 專制皇權大帝國就崩潰瞭。)
在封建社會,有瞭真正的貴族,便可以制約專制,地方貴族的防務實力網絡系統便有脫胎的機會,科學與平等與自由便可能誕生,民族的活力便不會喪失,可惜中國喪失瞭機會!英、法則抓住瞭機會,歷史的新篇章產生瞭!至於唐朝,在專制的惡果──安史之亂發生後,雖有無數偉大的人來挽救,但專制日甚,朋黨日興,士族日衰,藩鎮日盛,民族活力日失──大唐在令人驚奇的長久衰亡瞭150年後,滅亡瞭!
76dc54d8899869912a5edc2baf85c55c
ee1204dc1d584f50119708df9b8d60ca
上圖 歐洲封建領主騎士的盔甲
上圖 日本封建領主(大名)的侍衛(侍 samurai)——-武士
四 到明清中國的中央集權皇權專制發展到頂峰
隋唐之後,中國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發展高度強化,權利向皇室高度集中,不在有地方世傢貴族的延續。
比如防務權利高度集中的強中央,弱地方的北宋的防務系統。
到明清中國,皇室的中央集權程度不僅和依舊處於封建地方領主制度的西歐 日本 大相迥異,而且中央集權專制程度也超過瞭薩珊波斯 、奧斯曼土耳其、 印度德裡蘇丹國、印度古吉拉特蘇丹國等,可謂雄冠天下。
aeda791bb67ee0be1d05dad411a72843
五 任何事情都有兩方面
地方貴族階級的消亡,導致瞭中國文官階級的興起,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封建社會很短。西周建立的封建社會僅僅持續瞭500多年,西周以來的封建社會到秦時已經從表面上滅亡瞭,但是傳統意義上的地方世傢“大戶”仍然享受著很多特權,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比較有名的例如“封山”特權,“察舉”特權等。在當時,平民的日子是不好過的,既要受皇權的統治,又要受士族階層的盤剝。
1 自唐以後,士族階層的逐漸消亡有它積極一面的意義。貴族世傢士族消亡以後,必然是文官階層,或者說知識分子階層替代它,成為皇權的助手和職業經理人,是實際的統治階層。宋、明崇尚文官治國,使國傢承平,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相對比較安康,是有利的一面。
2 不利的一面,是國傢武備廢弛,尚武精神的斷送。自唐以後,中國就再也沒有實行過普遍兵役制,代之以職業但是不專業的農業軍隊(宋、清綠營兵)、世兵制(元、明、清八旗),面對侵略,整個民族的反抗精神、尚武能力大大不如以前。宋、明先後亡於胡虜就是一個結果。
在小農經濟的古典農業社會,地方貴族自治的血緣紐帶的世傢宗族 保境安民強過軍閥割據,更比大一統專制皇權帝國的尾大不掉的笨重軍隊機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