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的選擇跟你相反?
1/5、互道SB”現象
這個天氣,穿棉服和穿短袖的人擦肩而過,心裡互道一聲SB……
股市暴跌,抄底大軍和割肉大軍擦肩而過,心裡互道一聲SB……
利率下行時代,股民與購房者擦肩而過,心裡互道一聲SB……
廣告公司比稿搶下一傢客戶,會議結束,與前任擦肩而過,心裡互道一聲SB……
你好不容易進入瞭一傢理想的公司,跟離職的員工擦肩而過,心裡互道一聲SB……
這個“互道SB模式”古代就有,《儒林外史》裡寫道: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心裡互道聲SB……
我在《100個不會選擇的人,99個不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一文中說,決策成功的關鍵在於給自己增加選項,而增長選項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看看前人的選擇,所以“互道SB模式”是一個天然的增長決策選項的機會。隻有新手才會剛想到一個答案,就急不可耐地回答。
本文總結瞭“互道SB”的四個原因,和“互道SB四大定律”。
2/5、原因一: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按理說,影響決策結果的諸多因素中,並不包括別人是如何決策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其他人的決策結果仍然值得重視,特別是,如果他人決策時掌握的信息比你更充分,那麼,他的決策結果正確的概率更大。
比如你是新進公司的員工,別人是老員工,對新公司的看法上,別人很可能比你更靠譜。
決策中最難的部分就是評估“你不知道”的事,就像隻有一個條件的多元方程;
但決策中最致命的錯誤卻總是來自“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因為前者你會謹慎“下註”,而後者,你會輕松地做出事後讓你後悔不已的決定。
比如決策時間不對稱的影響,很容易被忽略。
有一個段子,說某男在ATM機前面排著長隊準備存錢,排在你後面的美女拍拍你的肩膀對你說,大哥,你要存多少錢啊?你告訴她要存5000。她說,太巧瞭,正好我要取5000元錢,幹脆你把你的5000元錢直接給我,我們不就都不用排隊瞭嗎?某男心想,對啊!於是就把錢給人傢瞭……
隻要多花幾秒鐘,其中的騙局不難想出來,可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個笑話時,總是要多花幾秒才能反應過來!
如果這是一個有“對手盤”的決策,比如買賣交易,公司換人,等等,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花點時間想一想,為什麼有人想把股票、房子以這個價格賣給你?為什麼有人迫不急待地想要離開你選中的這傢公司?他們是否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信息?
有一句話,當牌過三巡; 如果你還不知道牌桌上誰是傻瓜的話; 你就是那個傻瓜。所以就有瞭——
【互道SB定律一】
你不太可能是唯一能想到答案的人,特別是你的決策信息和決策時間不夠充分的話,你就是那個傻瓜。
3/5、原因二:不同的目標
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段子,某飲料生產線上有時會出現空瓶,原因是設備故障導致的灌裝失誤,為瞭檢出這批次品,老外工程師準備做一個檢測設備,要投入幾百萬,中國工程師聽瞭之後說,我隻要100塊就能搞定。中國工程師的方法是買一臺巨大的電風扇放在流水線上,隻要是空瓶就被吹倒瞭。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小聰明的敘事模式”,混合著“反智主義”、“實用主義”和“特事特辦”的精神。
與此相反的是“制度主義”,隻有空瓶問題可以用電風扇來解決,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質檢程序發現問題,所以後者才有價值。
中國人大多對此不置可否,特別是小企業,生存都成瞭問題,制度的漏洞還是等做大瞭再去解決。
但制度主義者認為,凡事不忘初心,如果不想著從制度上解決問題,隻想走捷徑,最終結果可能是“補丁”越打越多,成本反而越來越高,
這是另一個“互道SB”的模式,源自不同的目標優先級和基本價值觀,很難說誰對誰錯。
決策中的不同目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關鍵因素。
有一個商業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的企業並購以失敗告終,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收購方的股價都是下跌的,損害瞭收購方的利益。
但CEO仍然熱衷於不停地收購企業?是因為這些人都是缺乏商業常識的傻瓜?還是因為他們都是好大喜功之人?當然不是。
原因在於,CEO的薪酬與業績的關系低於與企業規模的關系,所以做大規模往往成為優先級目標。從一個“領導過業內排名第三的公司”變成“領導過業內排名第一的公司”,哪怕公司業績下降,管理層在獵頭名單上的期望薪資就能上一個檔次。
這是仍然是基於不同的目標優先級的“互道SB”的模式。
不同人做同一件事,可能基於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做法,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不但讓你心胸和視野更寬廣,而且,或許有一天,你的目標也會改變,你可以更好的適應未來變化。所以就有瞭——
【互道SB定律二】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徐志摩)
4/5、原因三:機會成本不同
互道SB的第三個原因是大傢的機會不同,關於“機會成本”對決策的影響,我在“職場經濟學”的第11、12篇詳細介紹過,
《你放棄的每一個機會,其實都沒放棄》
《為什麼能力強的人,有時候競爭力反而弱?》
這裡簡單的說一下:
選擇瞭一條道路,其代價並不是你為之付出的努力,而是你放棄的其他所有“你能評估的選擇”所帶來的收益中最大的那一個,經濟學上也稱之為“機會成本”。
比如說,畢業時,你有兩個選擇:回傢鄉當公務員和應聘進入大公司做白領。
如果你最終選擇瞭“應聘進入大公司做白領”,那麼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個選擇的成本,並不是“你為瞭這個工作機會付出的努力(這是會計成本)”,而是你放棄的東西——“如果當初選擇公務員,我應該混上科級瞭”。
再以跳槽為例,對方開出20萬年薪,那麼可以肯定,能接受的人,現在的薪水一定是低於20萬的
面對同一個機會,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選擇,常常是因為他們擁有不同的機會成本:
——高級白領創業,其見識和資源都比低級白領更高,他能看到的機會也更好,但實際上,由於他的機會成本高瞭,有利可圖的機會反而比低級白領更少。
——名校畢業進名企的人,再跳槽的“好機會”反而少於普通學校畢業進入普通公司的人。
他們都會放棄一些在普通人看來是好機會的機會,變成瞭“互道SB”。這也是不同制度的國傢對面同樣的災難,做出不同制度選擇,沒法互相抄作業的根本原因。
【互道SB定律三】
所有的決策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失去。誰都不傻,隻是你我可放棄的東西不同而已。
5/5、原因四:看不見的“同行”
之前聽一位行業大佬的演講,他說經常有年輕人很興奮地帶著一個想法過來咨詢他,說想出一個非常好的東西,現在還沒有人做,一定有很大市場。
大佬回答建議他們先上淘寶搜一搜,如果別人已做瞭,而且銷量不錯。不用氣餒,買來研究一下產品的優缺點,再看看用戶評價,看看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反而是個好機會。
相反,如果沒有人做,那才是真正糟糕的事件。正如我前面說的“你不太可能是唯一能想到答案的人”,如果這件事沒有人在做,大概率不是別人沒有想出來,而是想到又做的人,最後都死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偽需求”。
表面上看,沒有人跟你競爭,實際上有一群失敗的“先行者”在退場時,隔著時空跟你進入“互道SB模式”。
很多人可能不服氣,為什麼不能是我先想出來呢?
好吧,即便是這種小概率事件,如果你真的率先做出來,結果也是被大企業搶占先機。
真正適合小企業的商業模式不是“比拼眼力”,而是“潛水艇模式”,即大企業不想做、做不瞭,其他企業又做不好,而你又有獨特的優勢,又能長時間低調不被發現。
為瞭避免跟看不見的同行競爭,就是要或者找幾個朋友扮演反對派的角色,想像一下他們會因為什麼原因認為你是傻瓜?
還有一個辦法,自己跟自己隔空進入“互道SB模式”,想象一下當你投入全部傢當做這件事半年之後,你會如何看待自己的決策?
【互道SB定律四】
當你在做重大決定,發現沒有人跟你“互道SB”時,你最好想像出這樣一個人——他代表來自未來的懲罰。
總結一下:這四種“互道SB定律”包括
1、決策信息和決策時間不同
2、目標的優先級不同
3、機會成本不同
4、看不見的同行
總結成一點,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不要輕易用“別人都是SB”去解釋別人跟你的差異,重要是要搞清楚,別人為什麼要跟你做出相反的決策?
(本文為“職場經濟學之十四”)
本人新書已出版,歡迎購買,用9個經濟學理論解決9個職場經典問題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周一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