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古城校尉
編輯 | 簡佳
對2020年,主筆校尉君一直有兩個預感,一是A股新增上市公司可能創下歷史新高,超過2010年度的7傢,二是國資改革力度可能達到近年新高,很多新打法會面世。而後者,也許因為“傳播方式”的異同,導致公眾往往後知後覺。
就觀察角度看,我們認為兩年以來陜西國資委的看點非常多,流露出大量“新想法”。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新想法”極有可能形成“市場化引導”,不但讓國企強起來,也會讓民營活起來。
兼並重組 誰幹得好誰上!
陜西大的國有企業很多,但在省國資委有力量實質性監管的范圍內,出現瞭幾宗特別有研究價值的案例。
1:2019年6月,“陜西旅遊集團”控股“陜西體育集團”。
2:2019年6月,“延長石油集團”以增資擴股方式拿下“陜西燃氣集團”。
3:2019年12月,“陜鼓集團”董事長李宏安開始兼任“標準集團”董事長。
4:2020年3月,整體上市之後的“秦川機床”劃入“法士特集團”。
關於陜鼓的安排,主筆校尉君認為是“省上意圖在西安的落地”,屬於避開股權層面的前置性安排。
顯見的是,響應國傢國資委“減少央企”的意圖,陜西新一輪國資整合在2019年之後密集加速。而這一切流露在外界,不難得出一個直觀的評價:“優勢國企吃下平庸國企”。
▲圖:金融棒棒糖早期報道
另一個顯見的結論是,陜西國資委寄望“通過重組解決一大批”問題,例如以下非常有特點的兩例:
1:2018年8月,由“中陜核集團”組建“陜西健康醫療集團”,是要把散落的國企醫院整合優化。
2:2019年8月,“陜煤化集團”增資“陜西物流集團”,從5億元擴張至40億元,明顯是想做大物流產業。
這些事都不是小動作,往小瞭說涉及到瞭管理層和數萬員工,有點綜合管理的味道,往大瞭說則蘊含瞭太多意味,如重新厘定國有企業主責主業,加快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剝離,減少重復投資、同質化競爭等。
在這些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具體方式上,兼並重組、交叉持股、財務投資、戰略聯盟等多種合作模式已大量湧現。
證券化 不是誰缺就能上?
陜西國資的資產證券化是一個“考核指標”,在這一點上,陜西國資委也好像有大的意圖和計劃。
1:2020年2月,延長化建(600248)被劃入“陜西建工集團”,很快就披露瞭吸收合並的上市計劃,明顯是為瞭陜建工整體的證券化。
2:2018年12月,本土實控的天地源(600665)回歸西安,從其借殼滬昌特鋼起,歷時15年,隨著其結束同業競爭期限的臨近,高科集團是否會有整體證券化也提上日程。
顯然,這是國資委的親自部署。但與此同時,也有被否的。如2019年11月,“陜西水務集團”開始收購北京上市公司乾景園林(603778),正當大傢又以為是一次借殼之舉時,一個月後,乾景園林公告稱,陜西省國資委認為上述收購方案的成本不可控,未審批通過上述股份轉讓協議。
d20e5a7f08644343d6bcb720255fe770
▲圖:金融棒棒糖早期報道
事實上,2019年整個年度,“陜西國資買殼潮”已經是年度熱詞,主筆校尉君相信,正是資本市場本身的深度與復雜,讓國資委有瞭自己的態度。
1:2018年12月,中陜核集團攜手陜西金資收購金通靈(300091)。(失敗)
2:2018年12月,中陜核再度攜手陜西金資收購藍豐生化(002513)。(失敗)
3:2019年3月,陜煤化集團收購恒神股份(832397)。(成功)
4:2019年5月,曲江金控收購華仁藥業(300110)。(成功)
5:2019年5月,陜煤化集團收購德威新材(300325)。(成功)
6:2019年7月,曲文控收購人人樂(002336)。(成功)
7:2019年10月,新華出版收購海越能源(600387)。(途中)
8:2019年12月,曲江金控收購世紀金花(00162)。(途中)
9:2019年12月,陜煤化集團“協同收購”鹽湖股份(000792)。(途中)
從中可以看到什麼?主筆校尉君認為,無論是最初的“紓困”,還是後期的“整合”,陜西國資委一開始似乎扮演瞭“誰會誰幹”的角色,但很快省國資委就清楚瞭“知曉邊界”,“實現國資證券化和優勢產業引導”成瞭行動指南。至於收殼本身,我們猜測“業務關聯度+財務穩健度”是明確的審核標準。
補充一條,當法士特入主秦川機床之後,外界即產生註資預期,否則也不會在消息公佈之後連續兩日漲停。其猜測的合理性來源,就是陜西國資的證券化預期。
混改深化 逐漸找“大個子”玩
混改率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省國資委寄望的“體制騰挪”在2019年之後,也快速上路瞭,而且為深化。有人統計過如下實施混改的新主體公司:
1:2018年,陜西能源化工交易所引進民營戰略合作者。
2:2018年,陜西有色、陜西巨光投資、青島特銳德合資組建陜西有色新能源。
大傢一看這基本都是“小蘿卜頭”,主筆校尉君的態度是,國資混改的難度遠比推動上市要大,一是如何做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如何保護國有身份員工的順利轉型,這都是嚴肅的涉眾話題。
但進入2019年之後,大動作的預兆已然明顯。當年4月省國資委公佈59個“擬混改項目”中突破很多,如主營LNG業務的延長石油天然氣,被列入“競爭類”,成為能源資源混改的鮮見之舉。而在3月18日,其30%的股權轉讓已經實現(見《重磅:16億“賭氣”!陜西金控“領投”延長天然氣》)。
這樣就不難看出,“競爭類”的邊界已經擴大瞭,而且“混改決心”在能源領域更為深入,這是必須註意到的一個趨勢。
▲圖:省國資委領導疫情期間調研邁科集團
還有一則信息很重要:
2020年2月,陜西省國資委兩位領導調研“西安一號民企”邁科集團。網上披露的信息很有價值。
國資委書記鄒展業表示:希望邁科集團積極參與國企混改,通過項目合作推進混改,在市場化、法制化前提下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
國資委主任劉斌表示:今年省國資委將積極搭建平臺,促進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非公資本合作,尋找各自需求、打消各方顧慮,希望邁科集團在混合所有制上有所作為。
主筆校尉君認為,疫情期間兩位負責人一起調研“西安一號民企”談混改,本身就很有象征意義,加之劉國中省長2020年1月15日在陜西兩會上“加快混改”的要求,都意味著2020年的國資混改力度,有可能超出所有人預期。
股權激勵 從“小利益”攢經驗
當國資委的傢,還有一個難度,就是利益的分配,尤其是管理層的利益。畢竟,同樣為體制內幹部,這個問題非常敏感。
1:2007年,陜鼓動力(601369)開始嘗試股權激勵,77名管理層和骨幹員工獲得1800餘萬股。2018年,再次擴容股權激勵,並獲得省國資委批準。
2:2012年,烽火電子(000561)股權激勵獲國資委批準。
也許是上市公司的體量大、利益大,近幾年沒有再看到同類的案例。主筆校尉君意識到,省國資委“可能”會優先推動經營困難的“小型非上市公司”,從中積累更多經驗和方式。
▲圖:金融棒棒糖早期報道
在《每日經濟新聞》2017年9月29日報道第1傢員工持股的混改公司“陜煤新能源”時,可以找到下面兩段話:
1:王平軍(陜煤新能源審計部部長)稱:我們員工持股的方案是由合夥企業來持股,這三個公司屬於持股平臺,由員工來組成的。“有限合夥的限制是50人,我們是116個人,分瞭三個組,每個組三四十人不等。之前報道是115人,後來有所調整。”
2:陜西省國資委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員工持股以前也有,但是推下去的不多,都不是非常成功,我們是作為一個試點,效果看來還可以。”
大型公司股權激勵的暫緩和小型或混改型小公司的推進,似乎正在組成一個新節奏,而根據目前的情況,省屬一級國企的股權激勵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密集火力會集中到二級、三級公司中去。
重大難題 金融股權怎麼辦?
這是主筆校尉君非常關註的話題,也涉及到國資委“整個資產負債表”的問題,那就是劃入“財政口”的趨勢。
2018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非常重要,要求各省國資委列名監管的國有金融機構資產應當全部劃入省財政廳,由省財政廳接替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21世紀經濟報道》最先意識到這對國資委的沖擊比較大,他們在東部某省發現記者發現:如果該省國資委列名監管的國有金融機構資產被無償劃撥,意味著損失瞭一半的資產。這樣一來,從面上就加大瞭整體的難度。
另一個層面上看,這其中還有許多點的問題。例如個別一級集團的金融版塊貢獻瞭非常大的利潤,一旦劃出,勢必沖擊年度考核。尤其是“集團母體”發行債券的話,投資人信任的基礎資產中就包括這些金融股權,當債券還在運行中時,如何劃出呢?會不會再引發當年雲南城投那樣的市場嘩然呢?
fdcb7af3a076fcda1fea0a8197de7b0b
▲圖:陜西財金承辦省政府引導基金啟動儀式
而陜西的相關工作可能也在進行之中,如在陜西財金公司的招聘廣告中可見其介紹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央金融改革要求,由陜西省財政廳全額出資成立陜西財金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於2018年11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30億元,主要經營業務為金融股權投資及管理、政府性引導基金股權投資。”
但實際上,國資和財政之間的股權騰挪並不容易,例如若有金融機構啟動增資,監管其實業類母公司的國資委和負責金融機構的財政廳,可能就存在一定的溝通成本。
截止目前,具體方案可能仍在討論之中。
重大難題 兩個平臺怎麼辦?
現在對國資的要求是“全面改革、深度改革”,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2018)》的要求,搭建國有資本投資平臺、運營平臺,是核心兩個考點。
6a18c39a94fec801a0b81ad41457785a
陜西國資在這一部分其實是有嘗試的,第一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單位就是陜投集團。
關於這一試點核心變化有兩條:
1:省國資委將實現由管企業到管資本的重要轉變,將行使的投資計劃、部分產權管理和重大事項決策等部分出資人的權利,授權集團公司董事會行使;
2:將依法應由集團公司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於集團公司董事會;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歸位於集團公司。
不難看出“回歸出資人”身份,是最主要的國資改革思路。但未來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普遍形式”,目前也沒有清晰的答案。
2020年 為什麼值得期待
這其實是一個很辯證的事。
首先是形勢比人強。
現在國資改革的力度正在加強,尤其是中央層面,是下瞭決心的,2020年有專傢分析“國資國企改革八大趨勢”,分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佈局優化調整;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以監管改革牽引國企改革;加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兩類公司授權力度;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降杠桿減負債;推進改革示范工程。
簡單一看,沒有一個是容易幹的,但也沒一個是可以不幹的。這種環境壓力下,我們預期陜西國資委的“大動作隻會越來越多”。
▲圖:省國資委主要領導曾履職公司
其次是人有決定性。
鄒展業,2018年3月擔任省國資委書記之前,擔任西部機場集團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劉斌,2019年5月擔任省國資委主任之前,擔任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擔任董事長職務。
不難看出,兩位負責人都是“企業”出身,這在陜西國資委歷史上是罕見的,預示出省委省政府推動國資改革的決心已下。不難猜測,兩位負責人在其長期的企業工作中,勢必體會過國企改革的諸多痛點、難點,從“被監管”到“監管者”的換位,對國資改革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金融棒棒糖確定的是,從2018年—2019年兩年的改革細項來看,兩位管理者的“新想法”已經初露崢嶸。
提示:
金融棒棒糖認為,省國資委顯露的“新想法”,不止追求國有資本的健康發展,更在意於給市場傳遞一個信號,在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保持國企應有的能力與擔當之外,在“競爭類”領域積極退出或混改同樣重要,國有占比較高的陜西,形成“整體有效的市場化機制”,始終是全局性改革的大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