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作東

編輯︱五百二

激流按:今天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李立三誕辰120周年。李立三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終其一身,他的姓名始終與中國工人運動聯系在一起。他是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領導人、“五卅”運動領導人、全總負責人、全總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共產國際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建國後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書記、勞動部部長。在工人運動的偉大事業中,他既有過光輝的業績,也有黯淡時光:且不說建國前的“立三路線”,建國初期關於工會運動的一場爭論中,李立三因主張工會與行政方的利益可能存在矛盾,被扣上 “工團主義”“經濟主義”的帽子。這是一樁至今仍有爭議的公案,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工會到底應如何定位,應在多大程度的保持獨立性,李立三作出瞭有益的探索。可惜這一進程被打斷,以毛主席為首的第一代領導人未及作出明確結論。李立三的可貴之處在於,無論身處何種境遇,仍能滿腔熱情參與工作,在離開全總領導崗位之後,李立三積極地參與瞭“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形成,為著名的“鞍鋼憲法”的形成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兩參一改三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工廠制度的重大創舉,李立三功不可沒。特刊發此文,以紀念這位工運先驅和這個偉大的創舉。

在1958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黑龍江省的三傢兵工企業建華機械廠、華安機械廠和慶華工具廠創造瞭“工人參加管理、幹部參加勞動,改革不合理規章制度”三項經驗,又在總結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技術人員、工人、幹部三結合”的基礎上,形成瞭“兩參一改三結合”。不久,被毛澤東概括到著名的鞍鋼憲法中,“兩參一改三結合”是中國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創舉,對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和效能起到瞭巨大的作用。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兩參一改三結合”形成過程中,時任中共中央工業工作部副部長的李立三,起到瞭相當重要的作用。李立三兩次深入黑龍江兵工企業調查研究,為《人民日報》撰寫社論,召開全國工業部長會議,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使企業管理的經驗變為企業管理的重大創舉。

“兩參一改三結合”形成過程

1956年,黨的八大做出瞭工業企業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的決定。1957年3月,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提出瞭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然是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齊齊哈爾的國營建華機械廠認真貫徹黨的八大決議,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和職工代表大會制,一方面精簡機構,下放幹部,給車間班組放權;另一方面發動查找企業經營管理和幹部領導作風方面的問題,組織職工群眾進行整改,使職工凡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都自己解決,把整改作為工人參加管理過程。在四車間五工段(即後來的405小組)進行工人參加管理試點。面對生產班組管理的需要提出瞭一個樸素而實際的口號:“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打破瞭“管理是幹部的事,生產是工人的事”的舊觀念。在第一次小組會上,管理勞動紀律、質量分析、文明生產、勞動保護、工藝規程、產品統計、工具保管的7個工管員產生瞭。緊接著在第二次小組會,又補充瞭女工管理、保衛保密、互助金保管、宣傳4個工管員。後又在生產實際中調整,形成固定班組四長(黨組長、行政班組長、團組長、工會組長)八大員制度。

與此同時,位於北安的國營慶華工具廠從1957年5月開始,規定每周各級幹部參加半天勞動,開始由打掃環境衛生、修路,到參加生產中運料、推鐵屑等輔助勞動,後來發展到幹部參加勞動與解決生產問題相結合,讓幹部在勞動中幫助班組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工廠黨委在鍛工車間“種試驗田”,總結推廣瞭鍛工車間幹部參加勞動的經驗,使整套行之有效的幹部參加勞動的制度自覺形成瞭。

建華、慶華兩廠相互學習借鑒,使工人參加管理、幹部參加勞動相輔相成,調動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華機械廠工人參加班組日常管理後,主人翁責任感大人增強,愛廠如傢,節約光榮成為風氣。工人們除瞭完成生產任務外,認真負責地做好分擔的管理工作,他們精打細算,從不放過一滴油、一度電、一塊料、一件工具的節約,還按專業管理的需要,認真做好班組原始記錄、統計、核算等各項基礎工作,為車間提供可靠的生產數據和報表,為企業科學管理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在工人參加管理上出現瞭建華機械廠405小組、慶華工具廠吳光明小組等一批全國聞名的生產班組,成為全國班組管理方面的旗幟。

在“工人參加管理”和“幹部參加勞動”運作過程中,又一個新的問題產生瞭,那就是企業管理方面的有些規章制度不適應工人參加管理的實際,許多制度脫離班組管理和生產活動的需要。幹部參加勞動中,參加生產領導生產,有些規章制度已經沒有作用瞭,必須進行管理制度改革,企業的管理要面向班組,為生產一線服務。兩個廠按照工人參加管理、幹部參加勞動的需要,合並業務重疊機構,簡化業務手續,減少和統一各種報表,改革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這就是建華、慶華兩廠的“兩參一改”。

時任北安市慶華工具廠黨委副書記兼監委書記的武振東深入車間勞動,同班組工人們座談。

齊齊哈爾的國營華安機械廠在1958年3月參加黑龍江省委召開的“兩參一改”經驗推廣會後,積極推行“兩參一改”,在企業管理八個方面進行瞭全面業務改革。華安機械廠使工人參加管理涉足瞭更大的管理范圍,工人不僅參與班組的日常管理,而且逐步向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拓展,開展瞭“業務管理八條龍競賽”,推進瞭全廠工人參加管理活動的深入。幹部參加勞動也與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有效結合,進一步推進瞭工廠管理制度的創新,完善瞭“兩參一改”制度。加上後來學習運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技術人員、工人、幹部三結合”經驗,這就形成瞭著名的“三華”經驗——“兩參一改三結合”。即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實行幹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

李立三力推“兩參一改”經驗

李立三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1956年11月,李立三任中央工業工作部副部長。“兩參一改三結合”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制度一出現,就得到瞭李立三的重視。

1958年初,中共黑龍江省委派出省委書記王鶴峰,省委常委、省委工業部部長陳雷為組長的兩個調查組分赴建華、慶華兩廠,對“兩參一改”進行考察,作瞭認真研究和總結,調査後向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作瞭匯報。中共黑龍江省委向中央工業工作部作瞭報告。3月,中共黑龍江省委在慶華工具廠召開瞭全省工業領導幹部會議,建華、慶華兩個廠作瞭經驗介紹。4月1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做出瞭關於認真學習和推行“兩參一改”經驗的通知。4月5日《黑龍江日報》發表社論《領導作風上的革命,企業管理上的大改革》。4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轉瞭黑龍江省委《關於工業企業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及實行業務改革的報告》。李立三在起草的批語中高度地評價瞭“三華經驗”:“黑龍江省委的報告中所說的北安國營慶華工具廠的經驗,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是在整風運動中幹部和工人群眾的共產主義精神大為高漲之後,對於企業管理的一項重大改革和提高,是完全符合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原則的。這項經驗應當在全國一切具有條件的工業企業中加以推行。”

1958年4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瞭“兩參一改”經驗報道。5月7日《人民日報》在第一版發表瞭由李立三主持起草的關於學習和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社論《改革企業管理工作的重大創舉》:4月25日本報發表的黑龍江省慶華工具廠在整風運動的基礎上,由職工群眾創造出來的大膽改革企業管理工作的經驗,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把“兩參一改三結合”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結合起來加以運用,並且在運用中不斷充實和創造新的經驗,就可以逐漸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能夠貫徹執行群眾路線的社會主義的企業管理制度。社論指出,幹部參加勞動特別是工人直接參加生產小組的一部分日常管理工作的實際行動,有力地證明瞭,在社會主義企業中,領導和被領導、管理人員和工人,隻是工作中應有的分工和職責任務的不同,而沒有什麼高低、貴賤的差別。因此,管理幹部不僅應當從事管理工作,而且應該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工人不僅從事生產,而且應當參加一定的管理工作。這就使人們在思想上產生瞭新的變化,大大提高瞭工人主人翁的責任感,使愛廠如傢、愛護國傢財產成為風氣,使相互之間批評和自我批評得到瞭更進一步的發展,使集體主義的思想大大發揮起來。

李立三在社論中指出,要管理好現代化的企業,沒有一套科學的規章制度是不行的,社會主義企業的規章制度,必須符合社會主義企業的管理原則,必須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便利工人進行生產活動和參加生產管理。兩廠經驗“是我們企業管理經驗的新的發展,是完全符合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原則的。各地都應當研究這種經驗,並且選擇一批條件較好的企業加以試驗,取得成熟的經驗後逐步加以推廣。在試驗和推廣過程中,要加強領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註意總結新的經驗,以便使之更加充實和完備起來。”

1958年6月,李立三又帶領中央工業工作部調查組,深入慶華、建華兩個軍工企業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經驗進行瞭長時間的調研和考察,召開各類人員座談會,進一步總結,使經驗更臻完善。在和職工座談時多次強調.工人直接參加工廠的管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方向性問題,是工人階級當傢作主的表現。10月,李立三到長春主持召開瞭北京、上海、山西和東北三省及一些市的工業部長會議,廣泛地推廣“兩參一改三結合”經驗。1959年3月,全國省市委工業部長會議在上海市舉行。3月11日,李立三在會上作瞭長達6個小時的報告,主要講瞭現代化企業的工作方針、任務、做法以及企業領導制度問題,特別介紹瞭“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經驗,號召在全國工礦企業中普遍加以推廣。這樣,“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經驗,很快就在全國的工礦企業中推廣開來來。

“兩參一改三結合”被毛澤東納入“鞍鋼憲法”

1960年3月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中央上報瞭《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毛主席對這個報告十分贊賞。3月22日,他親自為中共中央轉發該報告寫瞭瞭批語:“鞍山市委這個報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興,不覺得文字長,再長一點也願意看,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來的問題有事實,有道理,很吸引人。”並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它“當作一個學習文件,讓幹部學習一遍,啟發他們的腦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毛澤東主席指出,過去他們(指鞍鋼)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的瞭,用不著再有所謂技術革命,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反對政治掛帥,隻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去幹,許多人主張一長制,反對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他們認為“馬鋼憲法”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現在的這個報告,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而是創造瞭個“鞍鋼憲法”。

“鞍鋼憲法”的核心內容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堅持政治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從此“三華經驗”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就成瞭“鞍鋼憲法”的核心內容。

1960年7月9日,黑龍江省委《關於鞏固發展“兩參一改三結合”、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上報中央。10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瞭《關於發展“兩參一改一結合”制度,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指示》,同時印發瞭黑龍江省委的報告和所附慶華工具廠的典型材料,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中央各部委、各黨組,認真研究並組織所屬工礦企業學習這一經驗。

在196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發的關於討論和試行《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的指示中,對李立三過去幾年來的工作成果再次給予肯定。

來源:《文史精華》2018年19期